如何把作文素材运用到作文中?

来源:燕都晨报

作者:王冬颖

发表于: 2016-08-24 11:26

作文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不过,“心中有货”却不一定写出好的文章,有人甚至开始陷入一个困境:了解的材料都被人用过了,没有什么新意,材料零散没办法用得恰到好处。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积累素材很有必要,但是许多素材都是零散无序,并独立存在,积累的素材越多,这样的问题越明显。所以,在写作中,根据文章主旨把众多零散的素材组合起来,才能构成特别具有说服力的材料,这样读起来,素材也不再是孤立的了,在原基础上也有了新意。常用的是素材剪辑组合法,是把本质上相近或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人物素材或诗词、事物等其它素材),按照一定的话题或主旨,串联起来,组合在一起,从而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绵长而有层次感。例如下面的文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梦想是淡泊名利优雅闲适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的梦想是清雅超脱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孟德的梦想是壮怀激烈的;“炉火找天地,清风生紫烟”,李白的梦想是浪漫飘逸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梦想是无比崇高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梦想是气壮山河的……

这是一篇成功的高考作文,为我们讲述了梦想的作用和价值。文中这一段大量引述古代诗文名句,由个体而至家国民族,境界渐高,拓展了梦想的内涵,突出全文中心,说服力很强。论证某个观点时,倘若只用一个素材,会显得很单薄。不妨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把本质相同但类型不同的素材组合叠加在一起,求同去异,以形成强大效应。这一大段引用恰恰就是作者整理素材功力的体现,组合完美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除了相似的素材外,还可以把性质相反或相对的素材进行强化组合,并对照比较,起到对比映衬的作用。让读者在比较中辨明是非,从而产生极鲜明的印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作文素材相当于平时生活中的食材,想要做成一桌美味,先要把食材分门别类,然后进行加工,添加所需的调料品,美食就做好了。作文就如同美餐一样,按照这样的步骤,一篇“色香味”俱全的作文便出炉啦!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王冬颖,来源:燕都晨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写作不靠临场发挥,而靠日常积累

写作不靠临场发挥,而靠日常积累

2016-08-26 18:11

53662

可怕的是,现在从小学开始,就舍本逐末,逼着孩子们在那20%的答题技巧上用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死抓应试书。苦读十二年,腹中空如洗。而逐日养成的人文素质,却是一辈子受用无穷。你到底是把精力花在积累上还是用在答题技巧上呢?...

鲁迅文学奖得主:报告文学是用双脚走出来的

鲁迅文学奖得主:报告文学是用双脚走出来的

2016-08-26 17:48

52631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亮相2016南国书香节南方文学周,与读者互动交流报告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为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谈及报告文学的创作经验,他直言:报告文学不是用双手写的,而是用双脚来创作的。 此次来到现场,他还讲起了自己与广东的缘分。2004年,他凭长篇报告文学《宝山》获得鲁迅文学奖,颁奖大会就设在广东深圳,他表示,广东是我的福地,一直默默无闻的我是在这里走上了红地毯,捧得大奖,直至今日仍对此心怀感激。不仅如此,他在广东还实现了创作上的转型。《木棉花开》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史上轰动一时的大部头作品,写的是已故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的事迹。当时,李春雷应邀到广东采访写成此作,并在该作品影响下创作了一百多篇短篇报告文学作品,实现创作生涯的转折。 回忆起写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时的经历,李春雷透露,当时自己为了描写出钢铁工厂工人作业的真实场景,在邯郸钢铁公司住了一年,深入一线体验...

写日记应该注意格式和规范

写日记应该注意格式和规范

2016-08-31 15:59

100596

日记是写自己心理活动的,有时也像出气筒一样,是倾诉自己心事的好对象。有的家长、老师会偷看自己的孩子、学生到底在写什么,有没有在骂自己。如果有,他们就一定会对孩子……...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