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创新的3个误区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崔正升 

发表于: 2016-09-02 11:25

近年来,雄踞高考考场的话题作文以其命题开放、鼓励创新的特征,为考生自由驰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从高考作文实际情况看,学生对于创新的理解存在诸多偏差,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 

  立意上的偏激化。古人云“意犹帅也”,文章的立意是决定文章价值的重要标尺。但许多考生在话题作文写作中,背离了“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在立意上刻意猎奇求新,违背客观逻辑,以至于剑走偏锋,驶出正轨。如高考作文中有为希特勒大唱赞歌的,说没有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现代的技术革命;有为汪精卫涂脂抹粉的,说没有汪精卫中国会灭亡得更快;还有恶意解构经典、嘲讽英雄的,为喜儿不嫁黄世仁感到扼腕叹息。其实,话题作文的立意创新空间是有限度的。尽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确立文章的主题,但这种角度绝不是无限多个。因此,确立一个观点,一定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推敲、审核,重点要看此观点能否站得住脚。 

  文体上的随意化。话题作文“文体不限”给了考生自主选择文体的自由度。高考考场中除了常规教学文体外,还出现了小小说、戏剧、寓言、童话等文体,甚至还有别出心裁的医用处方体、数学证明体、化学实验体、会议记录体等,不下几十种。的确,一些作文新奇的形式与实在的内容结合起来,格外惹人眼球。但是,形式服从于内容。同一个话题,并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去写,文体与话题之间通常存在匹配的问题。高考作文中,许多考生不考虑话题内在的题材、立意制约因素,一味追求所谓的文体创新,不去选用自己熟练掌握的“常规文体”,而是随心所欲选用非常规文体,甚至挖空心思去编造各种“另类文体”,导致所用文体与文题性质极不匹配,弄巧成拙。更为常见的是,考生虽然用了恰当的文体,但由于文体意识不强,不能按照该文体的规范进行写作,而是随意而为、率性而作,出现了大量毫无审美价值的“四不像”作文。 

  语言上的怪异化。准确流畅、言简意赅是文章语言最起码的要求。但在高考作文中,有些学生盲目追求语言创新,从而忽视了语言的基本规范,或生搬硬套文言句式、词语,写出的文章诘屈聱牙,不知所云;或缩写英文单词、滥用网络流行词,文章怪异难懂,让人看后哭笑不得;或堆砌华丽辞藻,搬用事先背诵的“精彩语段”,装腔作势,漏洞百出;或大量引用名言警句,不仅让作文没有锦上添花,反而成了名句“大会战”。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就是平时训练中,教师忽视了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训练,对作文中出现的各种“语病”视而不见。一些学生平时作文中错别字连篇,标点误用、滥用甚至不用,结构混乱、一段到底,而且书写潦草,这在高考作文中也十分普遍,令人堪忧。上个世纪初,黎锦熙先生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著名“三原则”中就有“改错先于求美”的倡导,遗憾的是,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没有解决好“通与不通”的问题。没有扎实语文基本功的所谓语言创新、个性化表达,又有多少意义可言? 

  说到底,上述问题都是当下作文教学中盛行的“唯创新论”所致。为了创新,学生忘记了起码的行文规则、文章体式,忘记了真情实感的灌注,忘记了语言规范,一些作文课也蜕变为所谓的创新思维训练课。作文教学鼓励引导学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将创新视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和终极目的,盲目抬高创新在作文评价上的权重,再加上对“创新”理解上的偏差,容易误导学生滑向刻意求新猎奇、为创新而创新的误区,作文教学势必走向另一个可怕的极端。 

  在我看来,写作行为因其鲜明的个体性和不可复制性,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作文教学大可不必煞费苦心地引导学生进行所谓的创新思维训练,刻意在形式上出奇制胜,这样极易将学生引向为创新而创新的险峻山路。其实,写作意义上的创新更多是指借助于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写出个人的真实感受和独特体验,展示出“我”的境界。明代公安派主张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一说,在某个意义上切中了写作创新的要义:写作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体现属于自己独有的、别人无法取代的个性。写出真我,也就写出了新意。真正的创新佳作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心灵活水,是作者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独特体悟。如果能找到新颖的形式,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与之相配当然最好。但忽视内容的选择和感情的倾注,而一味寻找新形式、新语言,只能是舍本求末、弄巧成拙,这样的创新写作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崔正升 ,来源:中国教育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如何对作文素材进行深加工?

如何对作文素材进行深加工?

2016-09-02 15:25

47012

在历年的高考语文作文答卷中,议论文的比例总是独占鳌头,因此,与议论文联系紧密的作文素材便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作文素材深度加工的具体流程如下。 1、根据素材的语气分类概括 (1)陈述性概括类。 陈述性概括是最常用的一种概括类型。它要求我们准确地提炼出事例中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数字、意义,然后将事例简要地复述出来。这种概括的好处在于能让人比较理性而详尽地了解某事的详情。这种概括一定不能过长,否则容易文体不清。 (2)抒情性概括类。 抒情性概括并不需要特别详尽的叙述,一般只需要在抒情的笔调中注入若干关键词,能勾勒出事情的大意即可,这类概括适合表现人所共知的事例,而且需要作者有较高的文学功底。注意:作文的题目或话题如果带有抒情性质,如《春来草自青》、《怀想天空》等,那么使用抒情性概括特别合适。 2、根据素材的多少分类概括 (1)单素材概括。 素材在精不在多,在一个分论点下,单个素材用得好也能...

写好医学论文只要这5招

写好医学论文只要这5招

2016-09-05 16:40

45789

提纲是论文的轮廓,应尽量写得具体一些,提纲的拟写多采用标题式和提要式两种。标题式提纲,以简明的标题形式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用最简明的词语标示出某部分或某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样既简明扼要,又便和记忆,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常用的写作方法。提纲的撰写可以不是特别的详尽,只要自己能够了解自己对论文论述的安排和构造便可以了。...

写作职称论文应该注意的6个要点

写作职称论文应该注意的6个要点

2016-09-05 16:37

46660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前额和眼睛。好的题目准确、简明、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并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题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同时还存在着给阅卷人第一印象的问题,因为题目的好差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