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电影百鸟朝凤影评观后感:匠心与良心

来源:新华网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5-18 09:26

  近几日,你我的朋友圈或许被一部名为《百鸟朝凤》的电影所刷屏。作为吴天明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百鸟朝凤》在整个电影圈和业内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这部影片也被很多人称为“良心之作”。而著名电影投资人方励为电影《百鸟朝凤》直播下跪求排片,更为此话题引来了“爆点”。现在这部片子已经

  吴天明导演将关注视角对准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一代又一代以吹唢呐为生的人们,他们是老一辈中国百姓的真实写照。电影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记录着在面临外来文化冲击时,平凡的唢呐匠的坚守,不断思索拷问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去留问题。

  电影所展现出的中国百姓的工匠精神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从师傅的传授到徒弟的学习再到继承人的选择,无一不体现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当焦三爷在展示他所心爱的宝贝——唢呐时,眼神流露出的喜爱,绝不亚于一位男子在注视心爱姑娘时的爱恋。然而唢呐于他,不只是爱人,更是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身体虚弱时,他为无双镇的唢呐不能演奏而四处奔走;命悬一线时,他惦记的不是拿卖牛的钱治病,而是为徒弟置办一套新的唢呐……

  “唢呐离口不离手”、“把唢呐吹到骨头缝儿里”是焦三爷对徒弟的要求,而天鸣在学习时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天空乌云密布,甚至下起了瓢泼大雨,但他依旧站在雨里苦苦练习吸水;由于他和师弟蓝玉的过失,最终引起大火,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他在逃离火场时心中挂念的仍是唢呐……

  电影所着力刻画的唢呐匠对于唢呐及其精神的坚守最令人震撼。“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这是焦三爷作为一名匠人对于唢呐技艺的守护;“一代弟子只传一人,这个人必须是天分高、德行好的人”,这是中国工匠对德行的坚守。电影中金庄的村长逝世,众亲属跪求焦三爷吹奏百鸟朝凤,并施以金钱诱惑,但是他始终不为所动,恪守唢呐吹奏的规矩,这便是中国工匠的风骨。结尾处,天鸣纵使家徒四壁,没钱娶妻,唢呐遭到众人嫌弃与排挤,面临西方乐器的冲击,渐渐被人遗忘,但他依旧坚定自己对师傅的承诺,守护着这门唢呐技艺,守护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电影中有句台词:“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命把唢呐传承下去。”希望中国电影人也能有这种融到骨子里的职业操守。

  这部电影与今年热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的工匠精神。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对于技艺的坚守与执着,才有了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而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有这份精神传承。(杨晓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怀念陈忠实:要作文先做人【附陈忠实珍贵手稿】

怀念陈忠实:要作文先做人【附陈忠实珍贵手稿】

2016-05-18 10:50

17332

陈忠实老师遽然离去,文坛内外一片哀悼之声。有说《白鹿原》乃中国当代文学的扛鼎之作,有赞忠实老师为人品格高尚,有痛哭中国从此失去一位真正的作家说句也许并不夸张的话,在中国,没有不知道陈忠实的;即或不知道陈忠实,也都知道《白鹿原》。 一个作家活到这份儿上,真让人敬仰陈忠实老师给作家这称号,挣来了多么大的荣誉啊! 我始终忘不了陈忠实老师的一件小事: 2012年,电影《白鹿原》制作完成,但还未最后定稿,我有幸先睹为快,陈忠实老师亦在...

贾平凹和他的最新长篇小说《极花》

贾平凹和他的最新长篇小说《极花》

2016-05-22 15:02

21067

日前,贾平凹及他的长篇小说新作《极花》备受关注。 《极花》写了一个被拐卖女孩的遭遇。作品不仅保持了作家的既有水准,而且在写法上有所创新。小说从女孩被拐卖到偏远山区的男性家庭开始,用全息体验的方式叙述女孩的遭遇,展示了她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和经历的内心煎熬。这部作品从拐卖人口入手,真正关注的是当下中国最为现实的贫困农村男性的婚姻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冲击力。是贾平凹创作中又一特色鲜明的作品。 小说主角胡蝶被拐卖到西北乡村并怀孕生下儿子。她历经磨难之后被解救,可回到城市,胡蝶难以接受周围人对她的评判和非议,也无法割舍与儿子的亲情,无奈之下选择重新返回山村,回到曾拐卖她的丈夫身边。拐卖妇女是一个痛感极强的现实题材,但也是因为它与现实联系紧密,造成它容易引起巨大争议。 网上的批评主要针对媒体采访中贾平凹的一句话如果这个村子永远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消亡了。也有评论认为贾平凹对乡村的眷恋和固执情怀是一种自相矛...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