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预测:《门里门外》
来源:百家号
作者:知乎语文
发表于: 2022-09-16 09:53
门,看似很简单,它是生活中平凡而常见的事物,但有时候它又不简单,它或许成为一种象征、一种选择、一种追求……你是从门内走向了门外,还是从门外走向了门内呢?
请以“门里门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题目分析】
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第一,审题。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门里门外”这个题目比较简单。从材料中“门,看似很简单,它是生活中平凡而常见的事物,但有时候它又不简单,它或许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选择、一种追求”,可知“门”,既可以实指生活中的门这一事物,也可以是一种象征、一种选择、一种追求……我们可以从任一角度去理解。
第二,立意。注意围绕一个与“门里门外”有关的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写作时,要扎根现实,真实可信,集中笔墨突出门里门外发生了什么,有何感悟和收获。可以从自己升入初中后的生活里截取几个门里门外有代表性的画面或典型事件,采用几个并列段的形式,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把门看成一种选择或追求,采用对比的方法,写选择前后或确定追求目标前后的不同心态和做法,突出选择或有追求的重要。
第三,选材。文体要求,虽然“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但是我们在进行文体选择时,应当首选记叙文,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或自身的遭遇,围绕“门里门外”这几个字为主题来展开,例如从大的方面叙写国门内外疫情的不同情况,通过对比,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到国家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从小的方面入手,写个人身边门里门外的不同。门里是自己对父母爱的理解,门外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
【范文展示】
门里门外
像是微风中悬挂着的风铃,这天,父亲那熟悉的关门声,唤醒了我的回忆。
万籁俱寂,父亲见我睡下后,悄悄地带上卧室门。我睁开眼睛,看见照到地板上的扇形光线,越来越窄,越来越窄,最后成了一条缝,埋没到无底的黑暗中。父亲关上门的那刻,锁舌小心地撞击着门壁,金属间的撞击声反弹回来,那天籁之音,仿佛踩着梦境中的云,手指间有蓝色的河水流过。
听父亲的关门声,是给耳朵的一场盛宴。于是,小时候,每到快睡觉的时候,我都会缠着父亲给我讲故事,以便听到父亲关门的声音。天上有明月朗照,窗外有花儿摇曳,仿佛和我共享那一声清脆的“咔嗒”声。
然而,那个夜晚,我却没有听到那个声音。
那天,房间的灯迟迟没有关。家人全都围坐在我身边。母亲在偷偷地抹眼泪。爸爸似乎和妈妈小声说了句什么,然后抱起我,给我穿了件外套,就往楼下跑去。
“砰——”那个夜晚,父亲的关门声如雷鸣,没有了以前的温柔。门猛烈地撞击着门框,发出的嗡嗡声撞击着我的耳膜。
后来,我才知道,那晚我发了高烧,父亲是急着带我去医院。他在我身边日夜操劳,在我康复之后,自己却病倒了。
那天,我看到了病中的父亲。他疲倦地躺在床上,熟睡时就像个孩子。呼吸时,胸脯一高一低。双眸紧闭,脸上有孩子般纯净的笑容。他房屋的门开了一道小缝,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前,手握住门把手,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挪动着门。“咔嗒”,熟悉的声音响起。
那记忆深处的声音,如涓涓细流冲击着小石子的声音,如美丽的风铃“丁零零”被风吹过的声音,如小雨滴掉落到地面时的声音……原来,父亲的关门声,不论温柔还是猛烈,都是深沉的父爱。
我在父亲的门口站了许久,一任那关门声唤醒我温暖的回忆。
点评:这是一篇触动人心灵的作文,读完后内心会泛起涟漪。父亲的关门声这样的素材很普通,小作者却写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温柔的关门声,猛烈的关门声,动作有别,声音有异,但里面所包含的浓浓父爱却是恒久不变的。描写真实细腻,语言朴实却能打动人心。
结语:
《奔流·小作家》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征稿报名中,欢迎热爱写作的少年儿童踊跃参赛投稿。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来源或作者标注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
分享到:
相关动态
推荐文章
线上文学“盛宴”开辟“新赛道”
2022-11-22
专访《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写作受“说书人”影响大
2015-12-21
2016全国各省市地区高考作文题汇总【配试卷图片】
2016-06-07
屠呦呦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报告会上的演讲致辞全文【附伪造版】
2015-12-14
戴锦华、滕威:从文学和电影中看东北
2022-08-24
本周专题
落在文字里的秋天
“碧云天,黄叶地”是秋之色彩,“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是秋之情愫,“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是秋之趣味……你心目中的秋,该如何定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秋天的样子、品读秋天的文字。
快速入门写作的方法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大支撑。但是有不少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苦于写作,困于写作,不愿写作。许多中小学生以“挤牙膏”的被动式常态应付学校的作文课,这很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