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史记》

来源:未知

作者:鲁前进

发表于: 2014-05-09 09:07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鲁前进,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屈原投江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华夏的由来

华夏的由来

2014-05-16 09:36

23837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如: 明朝 叶盛《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於华夏矣。 郁达夫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 华夏也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威震华夏, 曹公 议徙 许都 以避其锐。 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黄...

文学常识中的常用数字

文学常识中的常用数字

2014-05-16 09:39

21550

2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说明的两种方式:平实说明、生动说明。 议论的两种方式:立论、驳论。 环境描写的两种方法: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论据的两大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插叙、倒叙。 说明的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议论文基本结构三部分:引论、本论、结论。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4 文学四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文章四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故事情节结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志远、白朴、郑光祖。 战国散文四大家:韩非子、孟子、庄子、荀...

《史记》中的刘邦

《史记》中的刘邦

2014-05-22 08:32

25202

刘邦好酒,但是没有钱来买酒,于是便赊酒。因为每当刘邦来饮酒时,卖出的酒竟是平日的数倍,酒家很奇怪。喝醉了酒的刘邦倒头就睡,他的身上常有龙出现,令酒家很奇怪,到最后酒账不了了之。没钱买酒并且赊酒是没有面子的,但是能够一直喝下去,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到吕公家庆贺,身无分文,却诈称贺钱一万,明明是吃白食,竟令吕公刮目相待,不但请坐上座,而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邦。要知道连当时与吕公要好的县令求亲,吕公都不同意,却将女儿许给了只有一面之交且是来吃白食的刘季,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负责看管城门的老头郦食其来见刘邦,刘邦正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为其洗脚。郦食其很不客气地批评刘邦说:你这样子接见老年人是很不礼貌的!被人当面批评是很没面子的事,但是人家刘邦马上知错就改,整理了衣服就向郦食其道歉,请其上座。于是得到了一条重要的计策:袭击陈留,以得到秦军储存的粮食。 被项羽追得到处跑,自己的父亲...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