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四)

来源:全息网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于: 2012-03-13 13:49

  29考场上遇到陌生的文段,我们应如何应对?

  就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的实际看,大多数考区的中考文言文阅读取材于课内文言课文,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考区从课外选材。从阅读的终极目的考虑,从课外选材,能更有效地检测出考生真正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如果考场上遇到陌生的文段,我们首先要镇定,不能乱了方寸,更不能放弃。要知道,课外语段总是跟课内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表面看起来跟课文内容不相关的短文,其考查点仍是课内学过的文言知识点,正所谓“材料在课外,知识在课内”。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根据这一要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符合“浅易”这一标准。课外文言文阅读中的疑难字词,命题人一般会在文后作出简明的注释。

  有了如上的认识,我们还怕陌生的文段阅读吗?多读几遍文段,读懂文意,所附的题目自然便可从容应付了。

  30从山水诗文中可看出古人怎样的自然意识?

  亲近自然,跟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诗经”时代,水草丰茂,树绿花红,植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密切,“人面桃花相映红”绝不是一种联想,而是近在咫尺的真实风景。人们跟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陶渊明笔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人与自然仍是融为一体的。唐宋文人笔下,人依然对自然有种亲近感,这样的诗句很多,像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等。

  敬畏自然,不作掠夺性开发。孟子的散文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如“数(cù,密)罟(ɡǔ,网)不入洿(wū,池塘)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即是说孟子反对用细网打鱼,反对在树林生长期入山砍伐,这是为了避免造成生态的破坏,为了使鱼类和树木能够正常生长。此举正与今天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一致。

  (《语文报·中考版》326-330期)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三)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三)

2012-03-13 13:49

15216

27对于比较阅读题,我们应如何下手?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点跟单篇课文的考点应该说大体是一致的,主要考查这样几项内容: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二)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二)

2012-03-13 13:49

15675

25怎样捕捉诗词中的特定意象?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约定俗成,有些事物被赋予了某种比较固定的含义,如:一见杨柳,我们马上想到的是送别、离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够凄清吧;一见梅花,我们想到的是...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一)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一)

2012-03-13 13:49

14865

23诗词鉴赏的整体把握指的是什么?要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诗意。所谓整体把握,是指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中感知、理解、鉴赏诗词,不必太过...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