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三)

来源:全息网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于: 2012-03-13 13:49

  27对于比较阅读题,我们应如何下手?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点跟单篇课文的考点应该说大体是一致的,主要考查这样几项内容: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归纳内容要点和写作特点,对文中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作出自己的评判。所不同者,在于后面两点大多以比较的形式出现而已。

  同学们在完成文言文比较阅读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一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叙事类语段,要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写景类语段,要品出景物特点、作者感情。二要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三要联系全文,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28哪些课外篇目更值得我们关注?

  中考试题中的课外文言文,大多跟课内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是将课内与课外进行比较阅读。我们不妨从以下“关联点”入手:

  与课文作者或文中人物相关联。如,考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能联系到跟孟子相关的故事《孟母三迁》;考查《出师表》,就可能联系到诸葛亮的《诫子书》;学了《醉翁亭记》,就可能联系到“画荻教子”的故事;学了《岳阳楼记》,就可以联系到《范仲淹少年苦学》,这是与课文作者的关联。考查《墨池记》,就会联系到《晋书·王羲之传》,这是与课文中人物的关联。

  与课文内容、主题相关联。如,我们学过《送东阳马生序》《墨池记》,懂得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并非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懂得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与此主旨相关的文言短文很多,如《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学弈》等;学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可以联系《史记》中“卧薪尝胆”的故事,此二者都与忧患意识有关;学了《马说》,我们可以联系《韩非子》中的《和氏》(和氏献璧),因为两文都跟人才的被埋没有关。

  与课文中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相关联。如,我们学了《捕蛇者说》,就会联系到与孔子“苛政猛于虎”之观点相关的文言短文《礼记·檀弓下》;学了《鱼我所欲也》,就可联系“嗟来之食”的典故。

  此外,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短文,容易为命题人所青睐,诸如孝心、节俭、苦读等。

  (《语文报·中考版》326-330期)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二)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二)

2012-03-13 13:49

15721

25怎样捕捉诗词中的特定意象?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约定俗成,有些事物被赋予了某种比较固定的含义,如:一见杨柳,我们马上想到的是送别、离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够凄清吧;一见梅花,我们想到的是...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一)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一)

2012-03-13 13:49

14893

23诗词鉴赏的整体把握指的是什么?要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诗意。所谓整体把握,是指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中感知、理解、鉴赏诗词,不必太过...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十)

2012-03-13 13:49

15425

21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调整法?调整法主要用于调整跟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前面讲到的所有倒装句,还有未讲到的定语后置,以及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量结构等。在碰到这些句子的翻译时,我们都要按...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