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罗东)“轻绽时刻无人晓,一抹幽紫飘眼帘……”这是徐悲鸿中学何春晓同学看到校园里的老榕树时有感而发的句子,如此诗情画意的描述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12月8日,主题为“美的教育 写作之美”的公开课在徐悲鸿中学举行,语文教师石作美带着初2017级10班的全体学生共同感受了语言与表达的魅力。
上课之前,学生们在钢琴的伴奏下唱起了《菊花台》。与往常气氛严肃的公开课相比,学生们的情绪在音乐声中放松了很多。上课铃声响起之后,石老师便顺势问起学生合唱与写作之间有什么关联?“高低音要配合得当,歌曲才会好听,就像文章也应该有主次之分”;“每一首歌曲都有主旋律,每一篇文章也有主基调”……
这一节别出心裁的写作公开课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延伸开来。随后,在石老师“穿针引线”的过程中,学生们大方分享了自己的佳作,并从中总结了修辞手法的运用,环境描写的技巧等写作方法。在课堂上,石老师一再强调,积累是写作的基石,模仿是写作的开端,反复修改是写作的有效途径,个性与真情是作文的制胜法宝。
作为初2017级10班的班长,陈俊彦同学是一个执着的文学爱好者,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便坚持写作,并在国内众多杂志和报纸上都发表过文章,单从初中阶段开始统计,就已经发表了23篇。在班长的带动下,这个班上有不少学生都逐渐热爱作文,并将“超越陈俊彦”作为奋斗目标。
更值得一提的是,语文老师石作美在平日的教学中也非常注重知识的积累,她会通过多种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诵读美文、摘抄名句、写读书笔记等。石老师称,作文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个“很麻烦”的作业,但是在初2017级10班却不存在这种抱怨声,每次学生们都会认真写,哪怕写得不够好,也看得出“他们有一颗极力追求向上的心”。
如今,这个班上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与积累,大家在写作上都各有特色,风格多样,有的人擅长写开头结尾,有的人擅长引经据典,还有的人擅长立意选题……学生们的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为了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去创作,班主任隆洪光老师用心良苦的将学生作品集结成册,人手一本。学生们说:“以后回忆起来,这本小册子将是他们成长阶段的一个见证,也是纪念美好青春的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