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外研社英语挑战赛全国总决赛闭幕,武汉大学生获得作文特等奖
来源:未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5-12-15 10:55
本次大赛决赛持续至11日,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选手同场竞技。经过7天的激烈角逐,大赛桂冠终有所属。12月11日,决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和阅读大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主办,自2002年第一届大赛成功举办迄今,已历经14年岁月。
闭幕式现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在致辞中向所有参赛选手及指导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鼓励大家享受、分享英语演讲的乐趣。随后,大赛组委会副主任、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发表讲话,他指出阅读能够陶冶情操,具有深远意义。写作大赛决赛评委、南京师范大学田朝霞副教授言简意赅地回顾了“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决赛赛况,并向大家提出了新的期望。
闭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发表致辞。他特别指出此次外研社“大学生英语挑战赛(UChallenge)”——演讲、写作、阅读三赛并行,是传统与未来的对话,利用新媒体手段,线上线下联动,为培养未来世界的成功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外研社“大学生英语挑战赛(UChallenge)”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还特别邀请了美国最权威公共演讲教材《演讲的艺术》作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总校交流艺术学院Stephen E.Lucas教授来到现场。在致辞中,他鼓励大家始终怀有勇于挑战的精神,带着梦想远行,并指出比赛不是人生旅程的终点,在此过程中的学习与收获才是最为珍贵的。Stephen E.Lucas教授以生动的描述、精到的语言,向全场诠释了“演讲的艺术”。
随后,现场举行了盛大的颁奖仪式,“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的获奖者依次上台,共同见证荣耀的时刻。
“说”“读”“写”,三赛齐头并进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阅读使人充实,演讲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培根(Francis Bacon)极具预见性的话语,铮铮有力,对2015外研社“大学生英语挑战赛(UChallenge)”的举办做了最为精彩的诠释。
英语演讲、写作与阅读能力是国家未来发展对高端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端人才外语能力、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三项大赛的设置,以“说”、“读”、“写”三大能力的提升作为“驱动力”,全面推动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本次挑战赛精选赛题,立足于国际化人才要求标准,融入思辨性、拓展性和创造性等关键要素,旨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开拓其国际视野,提升其国际素养,开辟学生们的智慧天地。
同一赛场,三个舞台,汇聚全国优秀学子,一同竞技英语表达与沟通艺术,彰显新时代大学生勇于挑战、乐于挑战、益于挑战的新风尚。
勇于挑战,演讲使人机敏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于2002年创办,在国内外广受关注,已成为全国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14年的岁月流逝,演讲大赛不断扩大规模,创新比赛形式,独辟的“网络赛场”别具一格,极大地激发了选手们参赛积极性与互动性。而每年的赛题历久弥新,激发选手们智慧的碰撞。
2015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再度起航,演讲题目公布之初便吸引了广大师生:大赛以《庄子·逍遥游》中的经典故事为主旨,要求选手自定题目阐释观点,将中国古典文化同英语演讲艺术融会贯通,彰显中西文化内涵;以新颖的动画视频形式将题目加以呈现,大大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同时,本次演讲大赛特设“大赛加油站”:《演讲的艺术》数字课程传授演讲技巧、展示英语表达魅力,为参赛选手予以指导;丰富的备赛提升专题培训活动,在外研社Unipus数字化教学共同校园与移动“外研社Unipus”微信公众号上同步推出,助力演讲竞赛。
乐于挑战,写作使人严谨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于2013年正式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与往届相同,2015年写作大赛全程数字化,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余选手通过网上报名参赛、书写创意。“线上赛场”富有智能化与灵活度,操作便捷,为广大学生作文写意搭建了坚实平台。同时,大赛阅卷由外研社自主研发的“iWrite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提供支持,为写作比赛保驾护航,保证科学性及公平性。
英语写作是语言应用性最强、涵盖综合知识面最宽,同时也是教学中训练难度最大的项目。“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为充分考查当代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拓展学生思辨能力,对赛制赛题进行了精心策划。比赛赛题分为三类:
(1)记叙文写作,侧重考查选手的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细节描写、形象思维、创意构思等综合能力;
(2)议论文写作,侧重考查选手的文献阅读理解、信息综合处理、判断分析、逻辑思辨、评价论述等能力;
(3)说明文写作,侧重考查选手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观察理解、梳理分析、提炼总结、跨文化沟通的综合能力。
武汉工商学院经外学院外语系大四学生张正代表湖北省参赛,并以其扎实的英语功底、新颖的构思和流畅的行文,在全国写作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全国仅6人获此奖项,该生也是特等奖获得者中,唯一一个来自湖北高校的学生。
今年的写作大赛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台湾地区的绝大部分高校,最终93名选手从“地面赛场”和“网络赛场”中脱颖而出,代表各省市齐聚北京参加决赛。
据悉,武汉工商学院一贯高度重视此次比赛,特别选派经验丰富的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副院长马洁副教授对张正同学进行“一对一”指导,并全程陪同参赛。马洁副教授介绍,今年10月份,湖北省在全省范围内举办了“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湖北省复赛,张正同学以优异的写作成绩,pk掉来自全省50多所高校的优秀选手获湖北省特等奖,与其他两名特等奖获奖者一同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决赛,最终张正荣获特等奖,另两名参加决赛者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全国决赛时我练了3次作文,考试前看了一天作文,包括GRE议论文和外研社复赛奖的记叙文。”张正介绍到,这次能够获奖与自己平时一直保持着每天学习英语的习惯有关,她认为,英语学习都是靠平常积累的,注重日常学习,比任何赛前突击都有效。
益于挑战,阅读使人充实
2015年全新举办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以竞赛方式激发广大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此次“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赛题独具匠心——读以明己(Read and Know)、读以察世(Read and Reason)、读以启思(Read and Question)和读以言志(Read and Create)四个部分层层递进,汇聚多种文体,容纳各式题型,为考查、训练与展现参赛学生的读、思、辨、悟、创的认知与思维过程,以及培育、启发其内在情感态度与思维品质创造广阔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阅读大赛期间,大赛组委会与“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合作,推出“UChallenge英语阅读能力测试”,由外研社自主研发的“iTest 大学外语测试与训练系统3.0”提供全程支持,该系统导航清晰,界面简洁,操作便捷灵活,能够为广大参与者提供较好的测试体验。与此同时,“iTest 3.0”系统还能实现对选手能力的科学分级,提供词汇量的估计,生成个性化阅读能力报告,从而反馈每一位选手在逻辑推理、细节判断、主旨概括方面的能力,并为选手提供阅读建议及阅读技能提升策略,也为教师更好开展科学分级阅读教学带来契机。
2015外研社“大学生英语挑战赛(UChallenge)”依托于外研社Unipus数字化教学共同校园,一场挑战,三个舞台:演讲、写作、阅读三赛并行,激扬不息的英语魅力;一场竞技,两个平台:“地面赛场”、“网络赛场”开创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交互式、全流程的智慧天地,为每一位大学生通过网络展现自我、挑战自我搭建理想平台。
2015外研社“大学生英语挑战赛(UChallenge)”,不止挑战:在这个舞台,来自天南海北的挑战者充分展现了他们扎实的语言功底、广阔的国际视野,呈现出创新的思维能力、严谨的思辨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挑战不止:这个“战场”,激发了挑战者们继续探索智慧宇宙、提升自我的勇气,感染更多的身边人,也更坚定了外研社继续创新的勇气与决心。
(文章来源:综合自新浪教育、荆楚网)
分享到:
相关动态
雾霾来了,鸡怎么看?二年级学生作文让人……
2015-12-15 11:36
11582
近日,河北保定前卫路小学二一班张皓然小朋友的一篇作文在朋友圈流传开来。引无数家长、大人深思 全文如下 今天早晨,我正在往教室走,不知从哪里传来鸡的鸣叫。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翔集苑里的鸡在叫。这鸡可真有意思,它又不是上课铃。估计,是雾霾太严重了,鸡以为天还刚刚亮呢!在上午,大概10:33的时候,它又打鸣了。我想:它一定着急死了。还说,我打了这么多鸣了,怎么太阳还不出来?公鸡肯定不知道这是雾霾。公鸡这家伙,谁知道它怎么想的呢? 见解独到 七岁孩子的作文引来一片赞叹 这篇名为《雾霾来了 鸡怎么看》的作文这两日火遍朋友圈,它的作者是前卫路小学二一班七岁的孩子张皓然。小小年纪就能写出此等立意深远、视角独特的作品,这不禁让很多拜读完作文的大人都自叹不如。妙!孩子的角度真的是独到,但面对孩子的一片童真,笑得不是滋味。有才!善于观察,大胆联想,勇于提出问题,积极换位思考,用童话的方法,隐喻表达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孺...
专访叶兆言:写作就是要无中生有
2015-12-16 09:58
10530
叶兆言的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母也都是老百姓口中的文化人。或许正是受到家庭影响,叶兆言热爱写作。成为职业作家后,他常常说,自己很幸运,一直能干喜欢的事情。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亦结集出版,颇受欢迎。不过,鲜有人知的是,在开始写作之前,叶兆言曾在工厂当过四年钳工。回忆起那段时光,他说,自己并不喜欢当工人,也不喜欢每天重复的机械工作。...
13年痴迷写作,只为圆心中的文学梦想
2015-12-16 10:15
10989
自小体弱多病,他没有放弃手中的笔;几番转学,成绩一落千丈,写作功力却逆流而上;初投文章,无人赏识,石沉大海,他不气馁,仍在写作的道路上孜孜以求。 他就是赵峰,1981年生于芮城。自小酷爱文学,痴迷写作13年的他,如今已在运城的文学圈小有名气。 12月11日下午,记者见到了赵峰。简朴的衣着,洗得发白的裤子,谦卑的态度。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的赵峰,心中却盛开着一片桃花源。 自小体弱,恋上写作 赵峰出生在风陵渡一家医院,不足满月患上了新生儿肺炎。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的他被再次送往医院,一住就是20多天。住院期间,赵峰高烧不退。父亲心疼赵峰,买来10支冰棍为他物理降温,常常是一夜一夜不能合眼。 为了让赵峰像同龄人一样,活蹦乱跳,调皮捣蛋,家人寻遍了药方。医院开的处方、民间的土方子,赵峰都一一尝试,但生来就弱的身体和体内药物的堆积,让上小学后本该在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不得不老老实实待在教室里。看起来...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