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作文预测话题作文系列之电影艺术【范文3篇】
来源:未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2-25 10:20
中国电影之尴尬现状
中国电影之所以未能振兴,其根本原因在于未把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来看,而是在商业压力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下,数着经济利润的高低来评判电影的好坏,以及定夺电影的出路,这种自圆其说的做法必然不能带来中国电影的振兴。
首先,中国电影的体系是不完善的。这种混乱的体系在未解决之前就“偷用”西方电影制度来迎合国际市场,实属一种大无畏的“拿来主义”,在这种掺半的体系制度枷锁下,很难诞生出好的电影作品。
中国电影没有分级制度,凡是被禁映的影片,观众就一律没有了观看的权利,盗版行业就应运而生。
中国电影对于类型片的细化也没有明确的概念。现今中国电影的分类大致可以如此划分:商业大片被第五代导演所垄断,而文艺片以第六代导演为代表的作品不少被禁播,还有一类以小品式幽默的冯氏喜剧为代表,还有以警匪片、都市爱情为代表的港式电影。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选材越来越稀奇古怪,例如《无极》,有些改编名著,却不伦不类,例如《满城尽带黄金甲》,有些则直接翻拍以往的电影题材,这种做法无疑体现出了中国电影圈一种急功近利、追求经济利益的心态,也更体现出了国内电影人缺乏创意的生存状态。
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化,以至于在社会风气的循环下,大众品位趋于低俗,导演偏于商业。在中国,有名的导演都拍商业大片了,小众的才气导演都转战欧洲电影艺术圈了,尖锐的电影无法通过,那么谁还有心思去拍一部基于中国现实的影片,谁还有资金去勾画一部反映中国生活和民众心理的影片。
一个影片没有坚实的社会背景,那么一切刻画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中国电影始终把握不住自身文化的基本元素,电影内容主题的把握总是很空虚,不能够成一种典范,未能使中国文化与电影的创作进行融合,因而也就不能创作出具有竞争能力的电影进入海外市场,振兴之路必然崎岖。
从商业片的运营来看,中国电影一味地对电影界巨擘好莱坞效仿和膜拜。好莱坞的运营模式早在20世纪初就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经历了经典好莱坞时期和新好莱坞时期,顶住了欧洲新浪潮的冲击,其规模和实力都是中国电影不能相提并论的。
中国在商业片上也很难达到好莱坞式的商业文化运作模式,所以中国电影不能说有了《阿凡达》的轰动,就要学习其先进的数字技术,这样冲动的方式是不能达到一个国家电影艺术的振兴的。在中国讨论一部电影,往往是投资递增的军事竞赛,以商业包装和媒体运作来达到电影票房,这种不为电影艺术只为投资的性质一旦成型,电影的振兴也只会是电影经济的虚假繁荣。
好莱坞是一个电影界的神话,以至于所有的电影工作者都以打入好莱坞为他们奋斗的目标,但是中国电影必须接受一个现实:就?其本土的电影市场,好莱坞是根本不需要触碰到中国电影的。然而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一味的放低姿态挤进好莱坞和奥斯卡,本身就证明了中国电影的不自信,一个泱泱大国要以追逐他国艺术奖项为荣耀,那么要想达到自身的艺术顶峰必然是不可能的。
再说说中国的艺术片。中国的商业片敌不过欧美,艺术片却经常在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上拿奖,但是其观赏性却不敢恭维,这也就造成了获奖影片不能形成一定的传播范围。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国内电影文化产业不够发达所造成的,国民未处于一种良好的电影文化的熏陶下,必然不具备也不能够达到欣赏文艺片的审美水平。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中国文艺片的导演有一种清高的姿态,刻意远离观众,去迎合外国评委的审美趋向从而讨好外国观众,究其根本是功利心使然。他们通过拍摄晦涩的文艺片,以此得到外国电影界的认可,制造国际知名度以获得在国内影圈的文化地位,以自己在国外电影界的基础利用一些欧洲电影协会的基金来进行电影拍摄和电影实验,这种做法看似只是个人的,其本质却是反讽中国电影现状,是中国电影人苦于没有创作条件的写照。
随之带来的,不是中国电影的振兴,而是标注中国影人名字的外国电影的诞生。这样的电影不会拥有大批的中国观众,这样的电影是不会带来中国电影的新浪潮。戈达尔、特吕弗的电影是构建在国家的文化基础之上所发展起来的,影片是具有国民性的一种文化写实,这样的写实才带来了电影和文化的新浪潮。而中国电影如果抛弃题材,仅靠商业运作,那么电影产业只能图一时之快。
中国电影其实不缺资金,关键是没有用在刀刃上。很多国际知名导演都是从小受电影文化氛围的熏陶而成才的,中国电影应该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多投资于中国年轻的导演和中国电影资料等事业。毕竟中国电影需要的不是一个张艺谋,而是千千万万的张艺谋。
提高国民文化欣赏水平,逐步形成中国的电影审美结构,完善中国的电影体制,这比盲目的得到商业利益要实际的多,回报的利润也更大。这样,中国电影事业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振兴和繁荣。(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游佳)
“审丑疲劳”暴国产电影重症
“国家保护”更加“私人定制”,“小丑当家”的国产电影令中国观众“别无选择”。在如此国情电影市场下,中国电影遭受的危害,不仅造成了国产电影“有票房无品味”、“内热外冷”(国内市场火红,海外市场冷冻),而且必将进一步恶性强化国产电影的“自愚自落”。
2013的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全国总票房、国产片票房双项“同比增长”,就整体而言,当是“喜势”。
然而,同时又出现了两个异常:其一,2013年,尽管票房同比增长27.51%,平均上座率却只有15%,这是一个极低的上座率;其二,在内地银幕增加5077块的前提下,12月全月总票房约为21.4亿元,远不及2012年12月的25.5亿,这是近五年来,12月票房的首次负增长,并且是在最近十二年里,12月份票房首次未成为全年月冠军(低于2013年的2月和5月)。
要追问上述异常的原因,不妨先看一位观众诉说在2013年最后一天的观影经历。她说:“手中还有两张影院赠票,将于2013年的最后一天过期。到了定点影院发现,排片计划简直奇葩到了极点,只有《私人订制》《警察故事2013》《青蛙王国》三部电影。再看看圣诞档期美国的排片计划,《华尔街之狼》《美国故事》……佳作不断。顿时感觉手中有票,心中有泪。”(2014年1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这位观众所遭遇的影院排片情况,在这两年的黄金档期是“普遍规律”。在不得不扩大海外影片限额的前提下,为了保护国产片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有关方面在国内院线推行“国产片保护月”,致使国内观众在贺岁档、春节档、暑期档三大黄金档期“几乎看不到进口大片”。在这个“国家保护”层面上,还有某些“私人定制”的保护措施,使某些导演和片商的“国产大片”成为国内观众黄金档期的“别无选择”。
在2013年,春节档上映的周星驰的《西游降魔》、暑期档上映的郭敬明的《小时代》和贺岁档上映的冯小刚的《私人定制》,首映后口碑均不好,但却以超高排片量“坚挺”在院线上。《西游降魔》被评论为“江郎才尽、吃老本的周星驰电影”,却在春节档期大放特放,终于以“一片独大”,收获12.46亿票房,成为2013年全国总高票房影片。郭敬明的《小时代》是影评人和观众一致公认的“垃圾烂片”,从首映到下线都被一致恶评,却被院线坚挺,收获4.88亿票房,位列2013年国产片票房第7名。冯小刚的《私人定制》首映后出现一边倒的恶评,致使片商股价严重跌,但其上映最初拥有50%以上超高排片比,目前仍在全国拥有12%左右的排片比,票房正向7亿元冲刺。
在目前“国情电影市场”,“国家保护”加“私人定制”的“霸王排片”,违背市场规律,不仅剥夺了观众的选择权,而且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有机淘汰机制,这才会出现近年国内电影市场“烂片高票房”、“恶评创票房”的奇观。观众在黄金档期遭遇的“霸王排片”,实质上调控排片的管理者“看人不看片”,它造成的恶劣结果不仅是令观众面对“烂片”别无选择,而且恶性促进烂片生产。因此出现非常讽刺并且令人无奈的现象,这部“炒冷饭,了无新意”、“三个短段子加一段朗诵”的《私人定制》是冯小刚口碑最差的电影,却也是冯小刚票房最高的电影。冯小刚面对业界人士和观众一边倒的恶评,对《私人定制》的粗制烂造毫无反思,反而公开宣称“我随随便便拍一部电影就卖了4亿,我认认真真拍一部电影却不卖钱”。在这样的“国情电影市场”培养下,观众还能指望导演们认真诚意拍出佳作大作吗?更需要注意的是,在观众面对“烂片”别无选择的时候,这两年国产类型日益转向以低级搞笑为主题的“审丑喜剧”畸形时代。迄今为止,国产片票房的第一位《人再囧途之泰囧》和第二位《西游降魔篇》,还有争第一位未成功的《私人定制》,走的都是低级搞笑娱乐片制作路线。史诗性的悲剧片,需要深厚的文化资源作前提,必须以人生社会的深刻洞见为底蕴,它正是电影艺术最见功力、最见品味的类型,是电影中的真正高端产品,但是现在国产片中严重边缘化。现在国内导演奉行的口号是“不为拿奖拍片”,说白了就是“只为捞钱拍片”。“审丑喜剧”在中国电影生产中“一花独大”,就是因为“随便拍都赚钱”。导演们的拜金主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被罩上了“观众需要乐子”的幌子。但是,观众花钱看电影,真是“只需要乐子”吗?观众需要乐子,难道需要的就是目前这些霸占国内电影银幕的低级恶俗的“乐子”。借用冯小刚的《私人定制》中的话来说,中国观众真的只能在中国电影人“恶心自己”拍出来的电影中“找乐子”吗?
2013年出现“贺岁档期不给力”,表明“别无选择”的中国观众面对“小丑当家”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严重“审丑疲劳”(准确讲是“厌弃”),令影院“伤不起”的低上座率是势之必然。“国家保护”更加“私人定制”,“审丑喜剧主流化”的国产电影令中国观众“别无选择”,在如此国情电影市场下,中国电影遭受的危害,不仅造成了国产电影“有票房无品味”、“内热外冷”(国内市场火红,海外市场冷冻),而且必将进一步恶性强化国产电影的“自愚自落”。(肖 鹰)
追赶李安,从心态开始
久违的李安,以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观众看到了3D电影的另一种可能。尽管从拍摄到宣传都低调行事,但影片在公映后仍激起掌声一片。
一只老虎、一个小孩、一片海……这部被公认为“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同名小说,在李安的妙手之下,被演绎为“融合了海上冒险和梦幻冥想”的3D视觉盛宴,更因“关乎人性与信仰的思考主题”而愈加滋养人心。
在电影成功的背后,有这样一个细节尤其值得品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筹备到拍摄,整整花费了近4年时间。作为唯一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华人导演,李安早已声名远播。正如他所言,就算拍出烂片,10年内还是有人会找他拍电影。即便如此,他依然能沉下心思、耐住性子,去挑战不同题材和领域,只求给观众和自己一个交代。
这样严肃、认真而严谨的创作态度,在国内影视生态圈几乎鲜见。相比于李安“4年磨一片”的淡定,国内电影人显然过于“忙碌”:忙着筹钱、忙着拍摄、忙着走穴、忙着挤档期、忙着冲大奖、忙着国际化……大干快上的作风、急功近利的心态,充斥着中国电影产业链上下游的每个环节。折射在荧屏上,七零八碎的故事、粗制滥造的情节、苍白无力的人物、故作高深的技巧,让许多国产电影不仅沦为“票房毒药”,更折损了普通观众的观影信心。
艺术创作是心灵的观照,是潜心于孵化佳品的角落,还是迷失在追名逐利的浪潮,直接决定了作品水准的高下和市场发展的格局。近些年,中国电影深陷山寨与跟风的恶性循环之中。《卧虎藏龙》拿了“奥斯卡”,“中国风”武侠片便集体扫荡市场;《疯狂的石头》名利双收,相似的黑色幽默剧便充斥银幕。商业利益的刺激、整体环境的浮躁、创作心态的失衡,让更多电影人不愿低头“思考”,只顾抬头“赶上”。难怪有人直言,以中国电影人当前的状态和心态,怕是很难拍出“少年派”这样的电影。
文艺作品的力量与价值,绝非花哨的技巧抑或唬人的噱头,而在于创作者能否以一颗“沉静之心”,好好讲述一个故事。因此,当国内电影人在抱怨审查太严格、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是否也该先反思自己的作品到底质量几何?(王 珏)
下一篇
参加征文比赛,展示写作真功夫分享到:
相关动态
参加征文比赛,展示写作真功夫
2016-02-25 10:27
10896
有幸参加泰禾杯海峡两岸好文章中小学生征文活动小学组终审。在审读了数百份入围儿童习作,回顾日常对儿童写作教学领域的关注与思考,可大致描绘当下儿童写作的发展状况。 送选并入围的都是优质的儿童习作,呈现的突出特质如下:其一,文章内容充实。儿童很自觉地将生活纳入写作表达系统,选材与本次命题我常对自己说结合较为紧密。从文章中得见,本次征文儿童基本做到有话写,有生活佐证,有情感依托。可见,海峡两岸的写作教学,在如何审题上做得较为扎实,效果也明显。儿童能够依题选材,依题作文,生活见闻成为写作巨大素材库,能随时因需调用。其二,语言表达柔美。可能是入选的作品皆已是优秀的缘故,大部分文章呈现散文化表达倾向,语言精致、表达细腻,让所有评委感叹。在儿童写作中,对语言文字精致化的追求,并能在表达中通过选择、雕琢,最终呈现,这的确是让人赏心悦目的结果,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不得不让人佩服。其三,体裁的多样化。本次征文进入...
第32届楚才作文比赛即将举行,刘醒龙担任评委
2016-02-26 08:55
10243
楚才竞赛委员会昨日宣布:第32届楚才作文竞赛将于3月26日(周六)举行,本届赛事继续由武汉华侨城独家冠名赞助。 楚才作文竞赛自1985年举办以来,不断跨越地域概念,从武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5年第31届竞赛吸引华文世界超过9万名学子参加,并首度邀请在汉3000余名大学生参赛。台湾地区参赛规模再创新高,共有超过2.5万名学子参赛,覆盖岛内300余所中小学校,并首次实现两岸学子同台受奖。 本届赛事特别邀请到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著名作家董宏猷作为明星评委。在昨日赛事启动仪式现场,刘醒龙与在场一百位小学生分享了他在写作方面的心路历程:写作是过日子,获奖是过年,过年让大家轻松愉悦,但过好每天的日子对人生更重要。他告诉孩子们写作是对语文知识、个体情感的检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场同题作文比赛提高写作能力,成为小小楚才。董宏猷与在场学子们进行了30分钟的亲密互动,这位大胡子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热情洋溢的介绍,与大家讲述写作的秘...
英国研究表明:喜欢写作的男孩更容易成功
2016-02-27 11:17
10119
英国全国读写基金会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男孩子对课外写作的兴趣与实现其潜力息息相关。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这项针对3万名8-16岁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1/3的男生从未或很少有兴趣主动课外写作,女生的比例则为18%。 与之对应的是,1/3的女生每天写作,男生则为21%。不过,调查表明,11岁的男女生在写作兴趣方面的差距正在缩...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