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阅读是张弓,写作是射箭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4-25 09:16

     怎样才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几乎就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

   阅读的意义,我们可以说出一箩筐,甚至一山谷,其中必定有这样一条:阅读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富人——精神上富有的人。一篇一篇的文章,实际上是一个一个的人在通过文字,将他的财富,甚至是一生的财富无偿地转赠于人。那些大家的文字,字字珠玑,对于我们而言,无疑可以称得上是馈赠。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实际上是很可怜的,因为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来回,我们对这个无极之世界了解甚少,基本上流于盲人摸象。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享受,也微乎其微。匆匆一生,不过吃喝拉撒,实际上意思并不大。但人毕竟是万物中的智慧生灵,他们发明了神奇的文字,继而用它来书写。于是一个生动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千上万的人舞文弄墨,将自己的所感、所获乃至全部的人生写成了文章,然后慷慨地公布于世,谁看了,谁就在那个看似短暂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财富的承接。而他们,文字的书写者,也在肉体消亡之后,其灵魂却借助于文字而得以永生。谁都不愿在精神上成为贫者,更不愿成为赤贫,向往富有乃是人之天性。可这富有如何实现?路径并没有多少,阅读几乎是唯一的途径了。而且越早阅读就越有可能使你成为富有的人。因为,小时候的阅读是最有成效的,而且还为后面的阅读打下了更好的接受基础。打小被文字磨砺出的敏锐感觉,将会使后面的阅读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风景迭出。因有无数知识涌动心中,在接受新的知识时就不再是简单的累计了,原有的知识会涌入新知识的河床,产生知识交融之后的壮观核爆,能量之巨大,令人惊叹。

   你说要不要阅读呢?

 再来说说阅读与语文学习和作文写作的关系。学习语文的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它还关乎你的思维质量,关乎你认识这个世界之后的叙述能力。一个语文没有学好的人,日后从事任何其他行当大概都是很难有所成就的,至于要做出什么壮举,为这个世界完成一项轰轰烈烈的创造,几乎就是痴人说梦。可这语文如何才能学好?只是短暂的课堂学习,肯定无望。语文的学习甚至主要不在课堂,而在持久而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它才是语文真正的课堂。语文的课堂到底有多大?要多大有多大。至于写作的意义之多之大,也是三言两语说不尽的。它关乎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人生质量——衡量一个人是否有生命质量、人生质量,要看他能否写得一手文章,一手好文章。这个逻辑听上去似乎有点儿奇怪,但只要你仔细去想,就一定会觉得它就是一个真理。因为,它同样牵涉到一个人的思维质量,一个人认知世界的能力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表达能力;文字的书写,会使这个人的思维变得有条理,变得缜密;文字的书写,还使这个人变得风雅;在这个令人孤独的世界,文字无疑是你最好的伴侣……可怎样才能写得一手文章,一手好文章呢?几乎就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与写作之关系犹如箭与弓之关系:写作是支箭,阅读是把弓。

   你说要不要阅读呢?

   这些年来,少年儿童的阅读出现许多误区,其中之一就是:不再看或者说很少看短篇了,只看长篇,并且是系列长篇。其实,就语文学习和作文写作而言,看短篇的作用可能要优胜于看长篇。短篇的结构方式也许更切合儿童阶段的心理结构方式。因为是短篇,写作者通常会在语言上字斟句酌,讲究幅短神遥,而这一切与语文中的篇章品质是一致的,并且与作文的思路更为切近。从意蕴上讲,一篇精心制作的短篇丝毫也不亚于一部一般的长篇。今天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紧张的时代,时间点点滴滴都贵如黄金,一边却又是一个可以将大把时间用在对长篇的阅读上——这是一个阅读长篇甚至是长到不见首尾的长篇的时代。读短篇的人倒比从前那个悠闲的时代少了,这不免让人感到有点儿奇怪。不读短篇,一定是阅读上的一个缺憾,一定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太可惜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经济日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12岁女孩患怪病,14篇文章被发表

12岁女孩患怪病,14篇文章被发表

2016-08-26 11:55

14381

12岁的花季少女,天真烂漫的年纪,然而在2013年1月的一个晚上,在家学习的谢美钰突然感觉到剧烈头痛,难以忍受。为此,外公莫太茂曾带她到多家医院检查,但最终还是没有……...

没错,就是她获得了文学之星总决赛全国一等奖

没错,就是她获得了文学之星总决赛全国一等奖

2016-04-28 11:33

12925

第十一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5-2016)文学之星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来自嘉兴市北师大南湖附校柴灵静同学携《我听见了寂静的声音》一文,勇夺最高奖项文学之星全国一等奖。辅导教师俞华为获文学之星指导奖。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妇联、全国中学报刊专业委员会和全国中语会共同主办的一项公益性竞赛,旨在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广大中学生创造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已发展为覆盖两岸三地,每年引领全国近3000万中学生参与的作文盛会,并引起央视及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本届大赛围绕我成长,我担当的主题,在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推开,参赛总人数将近3000万。来自两岸四地的150名选手,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的入场券。总决赛经过书面作文、文学常识测试、口试...

专访作家墨白:用心灵去写作

专访作家墨白:用心灵去写作

2016-04-28 11:55

13030

墨白,1956年出生于淮阳县新站镇,本名孙郁,先锋小说家、剧作家;1978年考入原淮阳师范艺术专业,学习绘画;1980年毕业后在乡村小学任教11年;1992年调入原周口地区文联《颍水》杂志社,任文学编辑;1998年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代表作有《梦游症患者》《来访的陌生人》《孤独者》《爱情的面孔》《神秘电话》,曾荣获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墨白的作品多以丰富的隐喻揭示这个时代的本质和特征,并给当代人的惯性思维和混乱的价值观带来颠覆性的冲击,具有改变人们看待生活方式的力量。他是新时期以来,通过对现代叙事的探索,来深刻反映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少数成功范例之一。他的小说无论是在精神层面上,还是文体实验上,都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学提供了研究的母本。 文学梦起于笔端 1980年,墨白从原淮阳师范毕业后回到故乡的小学任教,一干就11年。在寂寞的教职工作中,由于无法面对前途的渺茫与内心的孤独,文学成了他表达情感的方式。1982年4月,...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