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局事贴:一篇124字文章价值2亿元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5-17 08:37


  曾巩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杰出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件仅有124字的《局事帖》也是曾巩惟一的传世墨宝,确实称得上是“一字千金”。
    中国嘉德2016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昨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共推出45件拍品。其中,曾经在2009年刷新当时中国书法作品拍卖纪录的曾巩《局事帖》以1.3亿元起拍,1.8亿元落槌,最终以2.07亿元成交,创造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在此次嘉德春拍之前,曾巩的《局事帖》曾两次上拍。首次“露脸”是在20年前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0.85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451.91万元)成交,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当年是在中国收藏家吴尔麓的帮助下竞得该藏品。第二次出现在2009年11月北京保利秋拍“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中,曾巩的这幅估价为1200万-1800万元的《局事帖》,最终拍出了1.0864亿元,成为第一件破亿元的中国书法作品,也是内地第三件过亿元的拍品,它被上海一位深藏不露的收藏家买走。

如今第三次现身拍卖,以2.07亿元的成交价来看,这幅书法作品20年增值了45倍。在艺术品拍卖领域,流传有序的名家名作一直是藏家们的最爱。这幅《局事帖》流传有序,曾经何良俊、项元汴、安仪周、王芑孙、曾燠、费念慈、许源来、张珩、张文魁等收藏,并经徐邦达考证和著录于《古书画过眼要录:津隋唐五代宋书法》,朱家溍编写进《历代著录法书目》。

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研究考证后认为,曾巩《局事帖》能有如此高的价格,只因为此幅作品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泰斗级人物张葱玉的收藏,收藏界对张葱玉的收藏格外青睐。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北京商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微信朋友圈怎么写,作文就怎么写

微信朋友圈怎么写,作文就怎么写

2016-05-18 16:42

7573

你们想尝一尝我最新研制的饮料吗?它比可口可乐还可乐,比百事可乐还百事,简直太好喝了。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手里拿着一小瓶黄色溶液,尝了一小口,做出回味无穷的表情。讲台下的孩子都跃跃欲试,想上去尝一尝。你一定想说,这是化学课?还是生物课?还是??这是让你想不到的写作课。 积极利用好身边的每一个资源 还记得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沈帆吗,现在读高三的她还有时间阅读吗,在高中怎么提高作文水平呢? 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的会议室,记者见到了沈帆的班主任潘庆华老师。潘老师说,她一点也不意外沈同学获奖,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她对写作也是充满了热情。作为高中生,面对学习压力,很多孩子写作的一个通病就是高考体作文,为了完成功课而写作,文章内容故作成人化,缺少内涵。 有时候孩子想抒发感情,却没有机会,老师、学校、社会、家庭都没有给他机会,当他想表达时,有欲望却也写不出来。潘老师说,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苦于写作的原因。阅...

机器人写作真的能代替人类写作吗?

机器人写作真的能代替人类写作吗?

2016-05-20 09:51

8381

自从两年前,美联社开始完全自动化地制作公司盈利报告,利用结构数据自动撰写新闻报道的算法,已经动摇了新闻产业。 这种所谓的自动化新闻总是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解为机器人写新闻是事实性、常规性、重复性的,要有干净、结构清晰、可以信赖的现成数据作为材料。 除了财经新闻,其他常见的例子包括概述体育比赛、犯罪报道,以及基于传感器数据的新闻,比如追踪地震信息,以及粉尘浓度。 这类已经被定义好了的问题、算法,一次开发,可以几乎无限次、低成本地撰写新闻,还能用不同的语言,适应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最重要的是, 相比于人类记者,算法可以更快速、更少出错。 这些明显的经济效益,完全符合新闻机构的诉求: 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新闻数量、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因此,去年世界编辑论坛将自动化新闻评为新闻编辑部最关键的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这项技术也引发了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例如,播客金钱星球让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最有经验的...

网络语言充斥小学生作文,我们该怎么办?

网络语言充斥小学生作文,我们该怎么办?

2016-05-22 14:36

6306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神马、辣么美、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语言开始充斥到我们的生活中。最近安徽安庆一所小学的三年级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学生的作文里运用了不少网络语言。业内人士认为,大量地接触网络用语,会让孩子对中国的语言文化造成误解。 安庆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发现,最近有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了不少网络语言。一问孩子才知道,这样的网络语言都是平时孩子受家长影响,或者看电视后造成的。比如一位同学无意间看到他妈妈和朋友在QQ聊天中写到,你们怎么辣么利害。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把这样的网络语言写进了作文里,造成了写错别字的情况。另外在安庆一家银行工作的石媛媛在自己的QQ空间里发表了一条说说夏天的赶脚,惹!不想几个小时之后,他就接到了老家爸爸的电话,问她怎么那么短的一句话里面出现了三个错别字,希望女儿赶快改正过来。小石告诉爸爸,这是现在的时髦的网络语言,并进行了一番解释,可...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