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患上帕金森病不忘写诗,外甥女帮他执笔

来源:红网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5-17 09:11

       “陈虹,我有个七律,你快帮我记下来!”“好啊!舅舅。”市民陈虹的舅舅罗永锡,今年八十岁了,老人身体健康,唯有一个小遗憾,他热衷于文学写作,但晚年偏偏患上帕金森病,无法握笔书写。陈虹在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时,渐渐成为老人的一双手,一支笔,只要老人灵感来了,外甥女立刻“专职代笔”。

  舅舅写诗,外甥女来执笔

  

  罗永锡老人家住黄泥湾小区,住得离他近的亲人陈虹,家住鸿宇广场小区。日前,罗老去了一趟桂林,那里的山青水秀让老人诗兴大发,回来后就迫不及待联系陈虹:快快快!赶紧记下来!

  “漓江水上划竹排,碧波荡漾心舒怀,两岸青山红楼隐,好似仙境进蓬莱。”

  “锯齿山峰插云霄,悬崖峭壁怪石嶙,祖国山河多壮丽,岂容小丑来欺凌!”

  罗老沉浸在诗意中,一口气作了六首。陈虹也不打扰,默默记录着,直到老人几首诗都作完,她才一首首念给老人听,需要斟酌的地方,再根据老人的需要进行修改。

  罗老的爱人曾桂珍给两人端上一杯茶水,说自从老伴晚年得了帕金森病,他的生活就被打乱了,她可以在生活上照顾他,但老人最大的兴趣爱好是写作,如今看书书会抖,写字字会扭,她无法帮忙,老人叹息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外甥女陈虹了解到老人的心思后,握着他的手说:“舅舅,以后你想写啥了,随时告诉我,我帮你记下来。”老人这才重新开朗起来。

  “合作”就此开始,往后只要一个电话,陈虹就往黄泥湾跑。经两人合作的诗、对子、散文,还曾在《老人报》《知音》等刊物发表呢。

  精神富足,老人乐享晚年

  

  读报写诗,散步爬山,亲戚邻里们都说,别看罗老八十了,天天开心,可精神呢!大家都点评,这都是后辈懂得照顾老人呢。

  “我从小就喜爱文学,要我老了完全不理它,还真做不到。”罗老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他就写过不少文学作品,在很多刊物上发表过。只可惜因“地主家庭”身份受到牵连,家里的文学书籍、作品手稿都被烧掉,写作被中断。但是老人仍是热爱文学,把它当作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只要和罗老聊天,说他学富五车还真不是夸张。他和小朋友聊天,会讲寓言会讲故事,和国学青年,他会聊古文,遇到文学爱好者,他还能吟诗作对,他会很多历史知识,知晓很多典故,纵观时事,甚至还懂医,看了很多医书,知道把脉、分得清药材。

  “现代人啊,总是讲‘输’,不讲‘书’。”罗老说,他爱好文学,如今人老了,喜欢用写作和自己对话,排解忧愁,偏偏患上帕金森病再难握笔,好在有了外甥女的体贴和照顾,让他重新做回自己。“我真的很幸运,外甥女不仅照顾我的生活,还这样体恤我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有这样的晚年我很知足,很幸福!”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张玲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红网,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七旬老人用毛笔写十年,完成七言诗小说

七旬老人用毛笔写十年,完成七言诗小说

2016-08-26 11:46

13243

黄治全2003年时,已经61岁,生在旧社会的他深感新社会日子的幸福,便萌生了写小说的想法,他坚持用毛笔书写,直到2013年时,作品《一对鸳鸯梦》才基本完成...

第二届杜甫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27位河南作家榜上有名

第二届杜甫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27位河南作家榜上有名

2016-05-17 09:58

12227

从河南省作家协会获悉,第二届(20122015)杜甫文学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10个门类共27部作品获奖。 杜甫文学奖是河南省作协主办的全省最高荣誉文学奖项。首届杜甫文学奖于2012年11月评出,设有8个奖项,第二届杜甫文学奖评奖工作于今年初启动,增加了小小说和网络文学奖项,引起了普遍关注。经过酝酿、征集、初评、终评等一系列环节,历时半年之久,最终评选出10个门类共27部获奖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丰富的时代气息,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力地彰显了中原人文精神,集中展现了近几年我省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优秀成果。 本届评奖委员会名单由省作协主席团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初评委主要由邵丽、何弘、乔叶等我省文学界代表性作家、评论家、文学编辑和文学组织工作者担任,终评委中我们特别邀请到李敬泽、阎晶明、吴义勤、何向阳、陈福民、孟繁华等6位在国内文学界很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 经过评审,李天岑的《人伦》、程韬光的《碧霄一鹤刘禹锡》、王相...

诺贝尔奖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文学创作没有神童可言

诺贝尔奖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文学创作没有神童可言

2016-05-17 10:47

14234

每一个严肃的作家都必须是一位原创作家;他不可能满足于成为一个前文本的翻译工作者。而且,每一个严肃的作家都了解这个形式问题的后果:因为他知道,无论他受前辈作家的影响和启发有多么大,形式必须与自己个人经验相一致,尽管这不是很严格。 文学不像音乐;它不是为年轻人所创作的。写作没有神童可言。一个作家要想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学识和经验既具有社会普遍性,又是个人情感的表露,这需要经过时间的磨练,甚至需要他的一生来处理他的原始经验,以便懂得他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风雨雨。另外,为了一些经验的原生状态不被忽略,不被不恰当的形式所消解,尤其需要叙述时的小心谨慎和老练的笔法。他人的形式只为他人的思想服务。 我总在思考形式问题,甚至是词语,因为我不久就清楚地认识到,在我了解和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和那些播种了我的文学信念的文学作品之间,在文学作品和我的生活背景之间,存在着一种分裂,一种不一致。很快,它们就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写...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