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③:话长话短

来源:未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7-13 15:01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句话倒是惯常听到的,再熟悉不过了,拜高考所赐,又知道了原来还有“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说法。初听,甚是蹊跷,有话才能长,无话自然短,怎么反是有话须短,无话却长了呢?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目也够绕口的,话说难道是位钟情哲学的老师出的题目么?哈哈,纯属逗乐!笑过之后,我仔细琢磨这题目,忽有所悟,“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看似逻辑混乱,实则是听着新鲜,嚼着有理的一句话啊!

  不论其他,暂且说说会议的那些事儿吧!倘若你已入职,一定会有为会议抓狂的时刻。

  我时常纳闷,真的有那么多会议要开吗?每个单位,大事小事儿,总是有点事的,所以,开会不可避免,这点我是赞同的。但是,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会才能落实上级的精神才能安排妥单位的工作吗?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据我观察,有的会基本无事,有的会可以压缩。开会的若干时间,真正有效的,实际少得可怜。

  倘若领导肯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做下属的是要拍掌欢呼的。因为有“无话则短”的铺垫,所以,“有话则长”的时刻,我们自当维护遵守恪尽本分。如此,领导群众互尊互谅,彼此工作生活两不误。更重要的,长此以往,我们便知道开会是真正有事,于是,记得竖起耳朵听清楚,事后也能及时把工作做到位。反之,有较多的泡沫会议掺杂其间,让人心生厌腻,虚度光阴,互相损耗的同时,是有极大可能误了会议中本来重要的事的——太多的会议是会催生参会者的惰性和随意性的。这真是一本再明白不过的账目,聪明如领导,

  我想,只要肯稍微理一理,肯稍微放一放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其实,最难做的应该还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吧!那么长的会,都在做什么呢?我也曾注意观察过。一场会议,参与者众多。遇到重大活动,那就更是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台。倘若发言者均有事,也是应该的。只是,似乎是会前沟通不够,发言会有很多交叉现象,重复的发言在漫长的等待中确实是很让人腻味的,但在发言者看来,他们也许是在重复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是双方的视角不一,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吗?适当的重复是可以的,但泛滥成灾的重复,除了让人心生不悦,似乎并不能促使人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以为,尽管“有话”,但别人已经说了,那就不必重复,这就是“有话则短”了。这样的“有话则短”,我们做下属的也是喜欢的。一个领导的魅力,不会因为他的话多而增色,亦不会因为他的话少而失色,我想,倘若总是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到好处的话,这样的领导一定是万众瞩目大放异彩的!

  如果说“有话则短”是一种智慧,那么,“无话则长”则是一种勇气和担当。一个问题,众人三缄其口不发一言,或是出于谨慎,或是出于其他,这个“无话”的时刻,是需要一些响亮的声音打破沉寂的。倘若,一团沉默,从上到下,问题还是问题,不免让人失望。一个让人心生敬意的领导不在于他的威严,有的时候,只是某一个瞬间,他可以在沉默的时刻发出自己的声音,正直的,真诚的,这样的“声音”再长,我们也是欢喜的。这姑且看做“无话则长”吧!

  其实,话长话短,并不矛盾,长则长,短则短,总要根据需要来定。只要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长,或是短,都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事儿。开会如此,其他的事儿何尝不是?话长话短中,是高效的行事方式,是智者的适当沉默,是勇者的敢于担当!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高考阅卷老师为你揭秘如何写出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阅卷老师为你揭秘如何写出高考满分作文

2016-07-21 11:56

17100

考试在当代人类社会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作文又是各种层次选拔考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比如在高考语文中,作文所占比重达到40%,可谓是重中之重。公务员招考的《申论》中,作文也占据着40%50%的分数。要想取得高分,必须在作文上获得理想的分数。笔者参加了今年海南高考的作文评卷工作,有个体会:考场作文出彩,考生应当具备四种基本能力。 写好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过阅读关 首先是阅读能力。在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除了直接标明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题目外,其他题目其实也多与阅读相关,可以说,阅读在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语文要考出好成绩,必须要在阅读能力上过关。在多数人看来,作文更多是表达能力,此话自然是没错,但是彰显表达能力的基本前提却是阅读能力。 这几年海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均为材料作文,而且在今后的若干年还可能维持这种题型,如果阅读能力不过关,是不可能把作文写...

高考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的10个秘诀【上】

高考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的10个秘诀【上】

2016-09-06 09:37

15867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

高考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的10个秘诀【下】

高考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的10个秘诀【下】

2016-09-06 09:42

18476

六、倾向揣摩法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 七、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