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坚持写作,终圆出书文学梦想
来源:宁波晚报
作者:边城雨 孙赟
发表于: 2016-09-05 16:28
一个农民,生活在宁波海拔最高的山村,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文学梦”。36年来,他一直坚持写作。不久前,他终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没有想到,我这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土作家’也能出书,有时候做梦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看到自己的书,心里比什么都开心。”
他叫严志苗,是鄞州区章水镇杖锡村人。
大山里的“土作家”
今年53岁的严志苗说,他从小就喜欢文学,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觉得那一个个方块字特别神奇,能把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纸上体现出来。虽然高中毕业之后就回到家中务农,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
他的女儿严金兰对记者说,自她记事时起,就发现爸爸是一个特别爱写东西的人:有时候,在地里干着干着活儿,爸爸忽然想起来什么了,就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本子记下来;半夜里她一觉睡醒了,发现爸爸还在屋里写;到了夏天的时候,爸爸在院子里写,经常被蚊子咬得满身疙瘩。
严志苗说,回到农村之后,他一直坚持写作。17岁时,他的一篇文章被当时的鄞县广播站录用,让他的文学梦想更加坚定。但是,这一路走来却又是那么不容易。由于读的书少,只要有机会,他都要去市区一趟,到书店买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到文化馆、文联等单位找熟悉的老师借书来看。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了严志苗,只要他来了,就送一些稿纸和书,或者定期寄书给他,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读书之余,严志苗抓紧时间进行写作,写好之后就去投稿。刚开始那段时间,他不知写了多少文章,费了多少精力,但大部分没有结果。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写的文章慢慢被一些报刊采用了,直到现在,严志苗还保存着那些发黄的报刊,视若珍宝。
1988年,严志苗被聘为当时的杖锡乡政府报道员,他采写的大量新闻报道见诸报端、播放于广播电台,读者和听众因而知道了大山深处的变化和发生在那里的故事。时间长了,他也成为大山深处远近闻名的文化人。
实现了出书梦
说起自己的写作之路,严志苗说走得很苦。因为长期坚持写作,20多年前,他的妻子留下年幼的女儿离家出走,至今没有音讯。在这期间,有人劝他放弃,但他依然坚持下来了。宁波理工学院文传学院院长刘建敏曾在几年前去看过严志苗,他说严志苗至今不会使用电脑,都是用手写,写好后装在信封里,然后寄给编辑部。“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能坚持创作,真是很难得。他是这大山里的歌者,是杖锡乡里的文化人。”刘建敏说。
去年,鄞州区有关部门着手编撰《鄞州地名故事》一书,章水镇落实了2名撰稿人,严志苗是其中之一。这下子,严志苗干得更起劲儿了,他跑了很多村庄,搜集杖锡、李家坑等地的地名故事。每到一处,他都仔细采访核实,采写了五六十篇稿件,鄞州地名故事编委会选用了其中的8篇。后来,在鄞州区文联等单位的支持下,他选择了其中的32篇,集结出版了《杖锡物语》一书,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上周,当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严志苗高兴极了,给身边熟悉的人每人送了一本。严志苗告诉记者,人活着总要有一点追求的,他还会继续坚持自己的文学梦,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上一篇
公益人士带领小学生坐地铁写作文下一篇
75岁开始学写作,努力永远都不晚分享到:
相关动态
75岁开始学写作,努力永远都不晚
2016-09-06 09:54
15648
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或奶奶,他们会在晚饭后,端一杯茶在夏夜的星光下,或者冬天的暖炉旁,给孩子们讲很多离奇、有趣的故事。2013年10月,一本叫做《乱时候,穷时候》的书出版,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会用笔讲故事的传奇老人:姜淑梅。 姜淑梅出生于1937年,山东人,1960年逃荒至黑龙江。她60多岁才跟着女儿学习认字,75岁开始学写作,不到一年,创作十余万字。她的文字发表在《读库》上,大受欢迎,随后又在《新青年》、《北方文学》等刊物上陆续发表,并很快出版了作品集。 当初,听说姜淑梅要学写作,二女儿学着赵本山的腔调调侃道:赶紧写吧,东边茅楼儿没纸了!大儿子笑她:娘,你要是发表了文章,领导都会接见你了。姜淑梅则说:他们要不这么说,我劲头可能还不大。他们这么一说,我的劲头倒大了。她在当散文家的大女儿的指点下,一点点写出她经历的事情、听说的故事。 姜淑梅是个讲故事的高手,知道什么样的故事大家爱听。一上来就讲,...
首届袁鹰作文奖揭晓, 729名师生获奖
2016-09-06 11:13
17317
日前,从淮安区袁鹰作文奖袁鹰文学奖组委会袁鹰作文奖评选办公室获悉,淮安区首届袁鹰作文奖揭晓,全区有 40 名学生获得金奖, 120 名学生获得银奖, 231 名学生获得铜奖, 116 名学生获得鼓励奖, 222 名老师获得辅导奖。 袁鹰 1924 年出生于江苏淮安,曾任《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自上世纪 40 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以来,以独特的文风蜚声文坛,其散文集、儿童文学作品多次获全国性的优秀文学奖。特别是《井冈翠竹》《白杨》《黄河的主人》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袁鹰尽管已离开家乡 80 多年,但对家乡淮安一直饱含深情。 为激发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培育和扶掖文学新秀,繁荣淮安区文化建设,淮安区委区政府决定设立袁鹰作文奖和袁鹰文学奖。 袁鹰作文奖面向全区在校中小学生。参评袁鹰作文奖作品体裁不限,参赛个人提交作品限 1 篇,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职业学校)三个...
同学们啊,你们写的作文为啥长得一个样?
2016-09-08 08:33
16012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观察,没有仔细去发现生活的美。她建议,学生应该有一颗“敏感的心”,日常要认真观察生活里的每个细节。同时要多读书,通过名家的散文“滋养心灵”,练就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