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句式:(一)判断句的格式
来源:全息网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于: 2012-04-01 17:01
(一)判断句的格式
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如: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如:
①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如:
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4、“者~也”都不用。如:
①此人力士。(《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5、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肯定语气。如:
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如: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②拾视之,非字而画。(《促织》)
分享到:
相关动态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十)不懂修辞
2012-04-01 17:01
19541
十、不懂修辞例10.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误译: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发愁没柴烧,不能上朝复命。解析: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应译为:昨天有国君命...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九)不懂文化常识
2012-04-01 17:01
19118
九、不懂文化常识例9.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也?(《史记?鸿门宴》)误译:项王握住剑把站起来,大声问:来客是什么人?解析:古人席地而坐,而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坐在脚后跟...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八)误译分句关系
2012-04-01 17:01
18239
八、误译分句关系例8.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