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文写作水平的6个关键词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张文军

发表于: 2016-09-09 09:03

公文写作水平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也不能蹩脚郎中治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写而写、为练而练。古语有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不断积累、兼收并蓄,多方面汲取养分,辅之以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一番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夫,方能渐入佳境。个人认为,可以从“理”“看”“学”“练”“读”“改”六个方面入手。

掌握发展脉络要多“理”。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我们进行公文写作的“纹”,就是所在部门的发展脉络,即所处发展阶段、发展态势、优势特点、存在短板等情况。可以通过查阅上级来文、下级呈文、本部门成文、信息简报、发展规划以及历年工作部署、总结等文件资料来熟悉和掌握。对发展脉络有了宏观性、格局性的把握,起草公文才能更具指导性和针对性。

强化语感培养要多看。多浏览党报党刊、上级讲话、条例办法,认真研究领导在各种场合的发言,领会公文的写作要求、写作要领,参悟行文习惯、行文特点,并不断深化理解、咀嚼揣摩。这样起草公文时才能“卖什么吆喝什么”“到哪山唱哪歌”,既不讲外行话,又符合行文习惯。

加强逻辑认知要多学。逻辑是思维的体操,学习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掌握一些概念关系、性质命题、推理方法等方面的逻辑知识,了解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逻辑理念、逻辑方法,不但可以防止写文章过程中出现主次不分、条理不清、概念混乱、逻辑跳跃等多种问题,还可以让思维更加全面、深刻和理性,对矛盾问题的处理更加科学合理,起草公文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提高语法水平要多练。词汇是语言的材料,语法是使词汇材料有机组合的规则。学习巩固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主、谓、宾等成分的概念、位置、作用,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并经常加以练习。在起草公文时就会比较敏感,对语句不通顺、存在语法问题的病句就能直指要害并加以纠正。

积累文学素养要多读。多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揣摩名家感知世界、描述事物、评论说理的功夫和本领,对于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段落,可以进行摘抄,加深体会。日积月累,才会使文字的使用更精准、更到位。

不断推敲研究要多改。一篇相同命题的公文,要看“高手”和前辈们是如何切题、阐述、论证的,再对照自己的文章,看看问题在哪、差距在哪。自己写成的公文要及时“热处理”,多读几遍,看看行文方式、逻辑关系、遣词造句有无问题。如有条件还可以进行“冷处理”,搁置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以旁观者角度查找不足。对于上级修改过的文稿要认真保存、经常翻阅,学习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对自己文稿中出现过的问题要避免再犯,对不理解的问题应及时查阅和请教。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张文军,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教学生写好作文的8个小技巧

教学生写好作文的8个小技巧

2016-09-09 09:07

48564

有些粗心的孩子没有良好的写字习惯,这里涂涂,那里改改,结果作文写出来,整个卷面却惨不忍睹。这样非常影响老师评分,2分的卷面分数就这样白白丢失了。所以孩子在写作文时,第一步就是保证卷面要干净,遇到错别字,可以划横线遮挡,不要涂改成黑圆圈,影响观感。 第二、重要情节要详写 在重要的情节上,详细地写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往往比一个简单的成语要好得多。比如写妈妈听到好消息很高兴这个情节时,如果只用兴高采烈来形容妈妈的心情,就显得非常虚假。不妨舍弃成语,扩写成这样一句: 妈妈听到这个好消息,眼睛笑得都眯成一条线了,连声说了好几句真棒 。这样反而更能传情达意。 第三、如何写对话? 小学生 的作文 基本 是 记述文 , 也就是 讲故事 。 ...

学生为什么不会写作文?

学生为什么不会写作文?

2016-09-09 10:20

52980

孩子不会写作文的表现,不外乎 以下几点: 1 、见到题目手忙脚乱,大脑空白,不知道从哪里下笔。 2 、兴趣不高,每次作文只是完任务。 3 、不细心思考,每次作文东拼西凑。 4 、下笔没写几句,就无话可说。 5 、有话可说,但思路混乱,主题不突出。 6 、过于尊重事实,欠巧妙处理,文章似流水账。 7 、写作文总依赖家长或者老师的点拨,没有自己的思想。 8 、借助作文选或者其它书籍,仿写、套写、改写。 面对作文,很多孩子都觉得头疼,每次作文都似挤牙膏。时间一长,孩子对写作文就没兴趣、厌烦、甚至惧怕。 分析以上问题,从中可以总结出孩子不会写作文的本质问题: 一是没有材料,也就是说,写作文找不到素材。很多老师和家长把这一点归结为孩子年龄小,生活阅历浅。但事实上,阅历并不能解决孩子写作文的问题,生活阅历丰富,并不一定能写作文。针对这一点,很多家长、很多老师就挖空心思地让孩子体验。带孩子到处旅游,参加各类活动,将各种活动、动手...

考场作文三十六计系列之以小见大的写法

考场作文三十六计系列之以小见大的写法

2016-09-13 10:30

55203

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巴尔扎克说,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这个理。 以小见大既是一种精细选材的技巧,也是一种深刻立意的技巧,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叙述、描写的焦点,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采用这种技法可以避免中考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肤浅的毛...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