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时代“赶考”路上的文学书写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佚名

发表于: 2022-10-13 13:5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河北考察,做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河北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北文学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从五四运动至今,一代又一代的河北作家紧紧围绕救亡图存、民主革命、国家建设、改革开放等时代主题展开文学创作,广大作家关注现实生活、展现历史变迁,奋力谱写新时代河北文学的崭新篇章。

讲好脱贫攻坚河北故事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河北阜平太行山深处的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视察,这是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地方扶贫考察的首站。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拉开脱贫攻坚序幕,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河北广大农村地区面貌在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河北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打赢脱贫攻坚战、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是河北人民和河北作家的历史使命与光荣任务。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构想之始,河北作协主席关仁山便深入总书记视察的阜平县乡村,长期蹲点采访干部群众,了解阜平脱贫致富的历程。他先后创作了《太行山上挂金伞》《太行山上挂红灯》等一系列短篇作品和长篇报告文学《太行沃土——河北阜平脱贫攻坚纪事》。“这次创作让我感受到阜平脱贫攻坚工作的激越与丰富,还有那些为创造新生活而奋斗的平凡百姓,他们勤劳勇敢、奋勇拼搏的故事,都应该载入史册。”关仁山不无慨叹地说。

“为民族复兴写史铭志,为全面小康树碑立传,这是我们文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多年间,作家李春雷怀着这样的信念,多次走进太行山深处的贫困乡村,创作了一系列脱贫攻坚主题报告文学作品,有反映时代楷模李保国扶贫故事的《大山教授》、反映山村家庭走出贫困的《太行梦》,还有反映郑贵章先进事迹的《县扶贫办主任》。2019年,为了完成长篇报告文学《金银滩》的创作,李春雷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走进总书记曾视察的张北县德胜村,进行人物专访。他说,“通过这些创作,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听到了整个国家在迈向小康社会进程中铿锵的脚步声。”

程雪莉、徐德泉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扶贫礼赞》,展现了河北省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历史背景、时代进程和丰硕成果;贾兴安、水土以“扶贫干部”这一文学新人为写作对象,创作了长篇小说《风中的旗帜》和《还你一个仙女湖》;杨勇、郭靖宇创作了反映青年共产党人响应党中央号召,投身脱贫攻坚的电视剧剧本《最美的乡村》;刘世芬的《曲长城村的幸福泉》、杨辉素的《太行山里有个车谷砣村》等一系列反映河北地方扶贫工作经验的短篇报告文学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刊载,为河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留下了宝贵的记录。

河北作协聚焦“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开展系列主题采风、创作、宣传活动,组织《长城》《诗选刊》等刊物举办主题征文活动,推出专栏专号,累计刊发300余篇脱贫攻坚题材作品;设立省作协重点选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项,设立专项资金,在选题策划、采访写作、论证修改、出版传播等方面提供支持;举办“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主题作品研讨会,推介河北脱贫攻坚主题作品;编纂出版报告文学集《齐心奔小康:发生在燕赵大地上的小康故事》,全面反映河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总结燕赵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该书主编、河北作协党组书记王凤说:“河北的作家们深深牵挂着每一寸奋斗中的土地,用‘四力’书写着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在扶贫的道路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发掘河北大地红色资源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参观,并在九月会议旧址召开了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他强调:“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同日,总书记还前往他30多年前工作过的正定县,看望塔元庄村干部群众,详细了解村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他说:“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

河北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河北文学的现实主义特质正是来源于此。2014年,李春雷创作了报告文学《赶考》,重现了党中央在西柏坡领导和指挥中国革命从土改、决战到胜利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用文学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材料,阐述了“人民,是永远的江山;群众,是永恒的考官!”这一真理。他的纪实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通过对几位熟知总书记与河北作家贾大山交往的当事人的采访,披露了总书记《忆大山》一文背后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了双方十余年的交往细节,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与普通群众的深厚友谊和血肉联系。今年,他打磨多年、精心创作的记述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砥砺前行、锐意奋进,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大征程的长篇报告文学《永远的赶考》也即将出版。

“我认真思考了河北中西部古中山国地域的文化精神特质。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我试图给悲歌慷慨找个代言人,一个名字跳跃在我的眼前——平山团。”程雪莉用5年时间寻找关于平山团的历史线索,她的报告文学《寻找平山团》从西柏坡出发,辗转两万余里,寻找那个承载民族精神的团体,记录和礼赞了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民子弟兵。

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从历史细节入手,还原了革命年代残酷激烈的地下斗争,颂扬了地下工作者忠于理想、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刘荣书整理收集冀东、冀南地区抗日爱国救亡史料,创作了抗战题材长篇小说《党小组》,“在‘史’和‘实’之间开掘出一片广阔的创作空间”,由其改编的电视剧《前行者》日前在央视热播。当谈到现实主义革命历史题材写作时,刘荣书认为,“作为一名河北籍写作者,若想写一部抗战题材的作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一座丰碑式的存在,亦是取之不竭的文学矿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推动重大主题文学精品创作,河北作协启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创作工程”,组织出版《最美的奋斗》《望烽烟》《枣花开,蜜更甜》《特别支部》四部长篇小说、报告文学作品;组织和引导广大河北作家创作了《寻找英雄的足迹》《赤色初心》《红色经典与烽火作家》等一批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及党员英雄人物光辉事迹的长篇作品;举办河北作协主题作品创作规划会、研讨会,围绕建党百年等主题开展系列学术讨论研究。河北作协党组书记王凤在研讨会上表示,“河北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优良的红色传统,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是共产党人的重要职责,也是广大作家的光荣使命。”

书写民族复兴时代主题

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是文学萃取题材的无尽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燕赵大地上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给河北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河北视察,给予河北人民以巨大鼓舞和有力指导——2017年2月、2019年1月,总书记先后两次前往雄安新区视察工作并作出重要讲话,为建设雄安新区擘画蓝图;2017年8月,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一年后,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了解林场建设和生活情况;2017年1月,总书记前往张家口考察冬奥筹办情况,2021年1月,总书记再次来到崇礼调研冬奥会筹办工作。十年间,总书记在河北大地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河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关注时代、书写时代、反映时代一直是广大河北作家的使命与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作协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引领广大河北作家关注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恢宏壮阔的时代主题开展文学创作。2018年,河北作协组织作家王立新赴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创作出版了以河钢集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为背景、展现“一带一路”建设美好前景的长篇报告文学《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2022年,河北作协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迎庆党的二十大全国知名作家河北行”主题采风活动,组织40余位省内外作家先后4次分别深入崇礼、塞罕坝、雄安新区等地采风,创作的《拔节生长的雄安》《春染千年秀林》等一批优秀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

在雄安新区火热建设之际,关仁山来到白洋淀王家寨长期驻村生活,创作了反映雄安新区人文历史和新时代巨大变化的长篇小说《白洋淀上》,关仁山在创作谈中说,“在新时代的伟大变局里,雄安不是孤立的,它将成为未来人类科技创新的标杆和高地。中国科技和中国速度令人瞩目,奏响了新时代的主旋律,我想借此找到新的视角和生机。”

围绕弘扬塞罕坝精神,冯小军与尧山壁一同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绿色奇迹塞罕坝》,作品从细节入手,系统、全面地对塞罕坝几代创业者艰苦创业的过程进行了史诗化记录;李春雷创作的《中国塞罕坝》则从塞罕坝林场的一人一事出发,以生动的笔触对塞罕坝人的艰辛和理想进行了细腻描写和热情讴歌;郭靖宇、杨勇撰写的长篇小说《最美的青春》讲述了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不畏艰苦、在贫乏中浇灌生命的伟大创业故事;河北省作协编选出版了《塞罕坝——绿水青山化丰碑》文学作品集,记录了塞罕坝的今生与前世,颂扬了塞罕坝人的守望与坚持。

“作为一个崇礼‘土著人’,一种沉重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坐在我的肩头抓着我的心。我一定要把这些记录下来,记下崇礼关于冬奥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崇礼作家朱阅平在北京冬奥会申奥成功到开幕的7年时间里,潜心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雪国崇礼》《冬奥序曲》《冬奥现场》三部曲,全面记录了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三个阶段的感人事迹,讲述了冬奥会一线建设者的不凡经历,展现了冬奥会申办筹办期间普通国人身上迸发出来的时代精神、冬奥精神。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红旗谱》《风云初记》,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哦,香雪》《小厂来了个大学生》,再到上世纪90年代至新千年的《大雪无乡》《宝山》,在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河北文学无不是紧贴时代之脉搏,反映时代之变革,河北作家也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用手中之笔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观照着人民的生活。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今天,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正在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新时代文学的诞生,新时代文学需要在新理解、新站位、新思路中不断向新时代做出回应。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仗剑远游时写下的诗句,勉励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伟大的新征程上,新时代文学承担着光荣的使命,广大作家担负着神圣的责任,河北作协与河北作家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时刻牢记使命担当、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以更多的文学精品回应人民之盼、回答时代之问。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河北:新时代“赶考”路上的文学书写,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作家网,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12/c403994-32543652.html)

分享到:





相关动态

阅读APP能否成为“绝对主力”?

阅读APP能否成为“绝对主力”?

2022-10-18 14:54

9803

Kindle这一“泡面神器”在国内谢幕后,又有一款电子阅读器产品即将退场。14日证实,腾讯旗下电子书设备“口袋阅”将于10月26日停止相关业务运营。...

为什么说鲁迅个人史的秘密藏在这本书里

为什么说鲁迅个人史的秘密藏在这本书里

2022-10-19 14:11

14580

“作为文学性个人史写作的《朝花夕拾》,成就于鲁迅的生活危机、挑战和转折的连续性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上。”...

绍兴路上,一家诗歌书店想要“松弛地存在”

绍兴路上,一家诗歌书店想要“松弛地存在”

2022-10-28 14:57

11005

大约两个月前,绍兴路上开了一家名为“泡芙云”的诗歌书店。书店的门面不算大,楼上就是老居民楼,对面则是有园林风格的绍兴公园。...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