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校举行作文教学讲座

来源:未知

作者:王慧

发表于: 2013-03-15 10:58

      3月9日,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校召开教学研讨会,由该校金丹丹老师作题为“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的讲座。

      金丹丹老师为佛罗伦萨中文学校初中二年级的汉语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极大的效果,她所教的班级的作文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也由原先的厌恶、无奈慢慢转变为喜欢、热衷。

      在讲座中,金老师提到,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分不同的方法。如程度好的同学,让她自己写,来练笔,而对于那些程度实在太差的同学,可以先让他们抄写一些好的作文,并且说出好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慢慢培养学生对“好作文”的认识和理解。在作文教学中,金老师提到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在写的内容上,可以先“句”后“段”再“文”,而在写的方式上,则可以先“仿写”后“改写”再“撰写”,实实在在地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重视课本原有素材,以读促写,以写促写。金老师认为,作文教学不可剥离课文,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学生最熟悉的恰恰是课文,因为在课文教学中“春风化雨”般把好词好句“化”入学生心田。如在讲鲁迅的《风筝》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鲁迅以前不顾弟弟的喜好,以家长的专制撕毁了弟弟心爱的风筝,而后终于发现自己错了,因为认识到玩具对儿童的重要而向弟弟道歉的故事,文章是以哥哥的口吻写的,而金老师就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以弟弟的口吻来改写,结果,效果非常的好,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又不失人物特色。

      第三,评改作文时关注学生的优点与缺点,而不要只体现在分数或者“勾叉”上。金老师提出,如果作文的评语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极大的构成,在评语中学生会知道自己的优缺点,那么,慢慢地,他们会树立自己的信心,改正自己的作文上的缺憾,并且,人性化的点评,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另外,金老师在讲解作文教学的技巧的同时也提到了一些上作文课引起学生兴趣的小窍门和方法,令与会教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王慧,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跟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学写作

跟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学写作

2013-04-08 08:55

8364

福楼拜是法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足以供人借鉴。 写作离不开勤奋。福楼拜因父亲去世,不得不中途辍学,从巴黎回到了塞纳河畔。他住在父亲留下的别墅里,塞纳河水在它的前面缓缓流过,星星点点的桅杆在慢慢地移动,但是他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那些美丽的景色。他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紧紧的,白天阅读文学名著,搜集写作素材;一到夜晚,就伏案创作。他书房里的台灯总是通宵达旦地亮着。在漫漫的长夜里,那盏台灯散发出来的光芒,竟成了塞纳河上渔夫们的灯塔。福楼拜勤奋写作,终成一代文豪,饮誉世界文坛。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这是福楼拜写给莫泊桑的赠言。这句赠言,饱含哲理。它告诉我们,天才出自勤奋,唯有勤奋才能叩开成功的大门。 写作要善于观察。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学习写作。福楼拜教莫泊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观察大街...

阅读,我该拿你怎么办?

阅读,我该拿你怎么办?

2013-04-08 08:57

8096

1.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一些合适的书。 这点家长是要做的,千万不要把孩子领到图书大厦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因为孩子没有那么大的阅读量,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成人的水平,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做好筛选工作,推荐适合他阅读的书。 2.孩子的阅读是多方面的。 孩子喜欢看某一类的书不是坏事,关键是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不能全是这一类的书,家长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要能够给孩子推荐一些其他方面的书,让他营养均衡。 3.泛读和精读要适当结合。 在课外阅读上,不必要让孩子每本书都做到精读,我们家长可以找出其中的几篇让孩子精读,或者是某些段落,家长具体辅导一下孩子的阅读,比方说: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在纸上的方法,等等。...

五四青年节演讲稿——新时代,新青年

五四青年节演讲稿——新时代,新青年

2013-05-02 10:16

8142

许多时候, 岁月往往是磨平记忆的绝佳途径;当年的热血,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几代人的更替,也许,现在的青年们已经开始淡忘:当时傲然挺立在中国大地之上,用鲜血凝成钢铁长城的革命斗士们。 撇清一切,扪心自问,在五四来临的前夕,你、我、他,可曾真正忆起那震撼人心的五四精神。或许很少了吧。当然,这并不归咎于谁,只是我们,现代的青年们,离那个热血澎湃的年代,太远,太远,以至于并不刻骨铭心。我们对于五四,或许更多的,只不过是通过老辈那口耳的相传,以及老师营造起的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画面。那些声嘶力竭的讲演,那些激情澎湃的高呼,那些义愤填膺的游行,那些拥有着一颗单纯却强烈的救国心的青年们。 虽然记忆,却不铭心。 回首细想,五四真带不给我们什么了吗?它仅仅只成为一份记忆了吗? 伴随着五四的颂歌,让我们回到了现实,有几个疑问: 如果你,帮助被撞老人反被诬陷成凶手,你怕吗? 如果你,勇救落水儿童却...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