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工人烟盒上写诗两千首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3-08 14:01
“你随便说一个成语,我可以用这个成语写一首藏头诗,不信你考考我。”上周一,武汉晚报记者接到一条短信,发信人自称是一名“哑巴诗人”,笔名“茅台诗仙”,是武汉一家塑料制品作坊的工人,三十年间写了5000多首诗,目前整理、留存2000多首。
记者以“走马观花”为考题,他随后发来一首“行走千里胜读经,马到成功好前程。观景宜向江南去,花开花落又一春。”为表实力,他还连续给记者发了四五首七言诗,分别以当天《武汉晚报》见报的新闻以及几个历史人物为内容。
昨天上午,武汉晚报记者如约对他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他说:生活不易,写诗能让我到达远方。
作业本烟盒上
写下两千多首诗
昨天,记者在东西湖东吴大道见到了这位“哑巴诗人”。记者正考虑如何与他沟通,他却突然说话了:“对不起,我不是哑巴。我叫周玉。这样说是为了能跟你当面交谈。我怕你电话采访很多细节说不清楚。我自幼残疾,这是真的。”
他撸起左胳膊袖子,里边是一条萎缩的手臂。
周玉的家里堆满了各种书籍。客厅的饭桌上,堆放着一摞小学生用的作业本,饭桌中间,是一沓文稿纸。周玉从一个木柜深处掏了半天,先后拿出六十多本装订成册的稿纸,以及50多张市面上已看不到的烟盒,摞在一起足足有半米多高。“这些是留存下来的所有的诗,早些年写的大部分都遗失了。”
记者翻看这些已经被整理成册的稿纸,封面上被标注了“战国历史名人”、“中国帝王谱”之类的字样。周玉介绍,这些都是根据历史名人、中国帝王、历史事件、名胜古迹等各种分类标准整理成的册子。
在“中国帝王谱”系列中,记者看到从黄帝开始,直到近代,每位统治者都以“藏头诗”的形式做了一首七言诗,总计有500首左右。在“历史名人”中,管仲、岳飞、戚继光、杨靖宇等历史人物、抗日名将,也分别以“藏头诗”大概记录了各自的生平、特点,或者对其进行评价。
比如,他为汉高祖刘邦所写七言:刘郎去后谁称雄?邦国无人悲秋风。三千壮士今何在,万里长江浪千重。
另外,伊拉克战争、911事件、北京奥运会等近20多年来的国际重大事件,也被一一记录着。“我从初中开始写诗,到现在48岁了,写了三十多年,大概有五六千首,大部分是古体诗,少部分是现代诗。但眼见为实,那些遗失的诗就不提了,现在存下来的有两千多首,将近三千首。”
周玉说,最近四五年,每年清明节,他都会祭奠抗日英烈,为一些英烈写诗纪念,“我会特意买瓶茅台酒,每年都是,只买茅台。只有茅台才配得上这些英雄。我虽然钱不多,但这个事不能马虎。所以我的笔名就是‘茅台诗仙’。”
对于去年突然走红的民间诗人余秀华,周玉有些“不服气”:“人生历程,拼搏经历,以及诗本身,她都赶不上我。”
“写诗能让我到达远方”
在采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周玉一个人在说。
他说,他出生在湖南衡阳,排行老三,小时候左胳膊摔了,没能及时救治,留下残疾。因为家贫,周玉说,上学的学费都是靠自己在山里采药筹集。“1992年到武汉,捡破烂为生。30多岁的时候,给菜农种菜,娶了菜农的女儿,才勉强成家。去年,老婆离家出走,留下两个孩子。”周玉说,1997年前后,他曾开了一个报亭,兼卖香烟,每天守摊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有意思的事情,就在烟盒上用诗记录,比如网恋现象、电信诈骗。
“那时生活稳定,写诗容易些。到处买书,野史、正史、历史小说、人物传记。我只上过初中,这些知识只能通过书籍自学。”
去年,周玉开始在一个生产塑料绳的“工厂”里工作,就他一个工人,一天干上十个小时,一个月1500块钱。记者看到,他所说的“工厂”,其实是个作坊:一百多平米的砖瓦房里,摆放着几台略显简易的机器,地上堆满了回收而来的塑料以及生产好的塑料绳。在昏暗的灯光下,原料堆上放着一本关于民国的野史,折起了一页,作为书签。“要接送孩子上下学,来这要上工,机器转的时候,能坐下来翻两页书。灵感来了,记在纸片上,或者存在短信里,晚上回去整理。”
周玉说,来武汉的20多年,目前还是全家吃低保,生活中的“不容易”是他这48年生命中的“主旋律”。
在周玉堆积的各种历史书籍里,有一本《旅游必备》,其中有上百个名胜古迹出现在他的诗里。“这些地方我都没去过,是从《旅游必备》上看图片来的灵感。生活不易,我可以凭借诗歌让思维飞跃。我觉得写诗能让我到达远方。”
记者离开时,隔壁楼的王女士说,只听说周玉的字写得不错,但从来不知道他会写诗。
周玉家里堆着很多书籍,桌上是部分整理成册的诗。
分享到:
相关动态
摁坏7部手机,宁夏农妇写出40万字作品
2016-03-08 17:40
11861
我知道我们都回不去了,无论是老人还是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都将在这片土地上安身立命,直到有一天如我的父亲一样融入这片土地中,永远扎根于这片土地。但是远处的那个老家,我们要用多久来割舍它,用多久才能挥去它带给我们的惆怅和念想 马慧娟《乡愁》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终日忙于种地、打工的宁夏回族妇女,6年来在田间炕头坚持用手机写了四十多万字的随笔和散文,光手机就摁坏了7部,记录了像她一样的西北回族女人的酸甜苦辣。 这些富有浓郁乡村生活气息、积极向上的文字让四五百名素昧平生的网友成为她的铁粉,鼓励支持她坚守文学梦。如今,马慧娟已在《黄河文学》《朔方》等文学刊物上发表散文20余篇,成为当地有名的草根作家。 心灵的孤独不能忍受 头裹粉红色头巾,脚穿黑色布鞋,粗裂的双手拿着铲子将地上和好的水泥铲进桶里见到马慧娟时,这个36岁的回族妇女正在给村上的清真寺修水窖,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忙碌一天能挣100元。 15年前,马慧娟一家...
30万现金奖励寻找好故事: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启动
2016-03-09 13:55
10646
近日,由湖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指导、今古传奇传媒集团主办的首届今古传奇杯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在江城武汉、东湖之滨正式启动。 本次大赛,邀请到了中国海洋出版社、北京凤凰联动、凤凰读书等多家出版传媒参与,并聘请了多位文坛实力作家,如幻想文学名家今何在、蔡骏、庄秦、骁骑校等坐镇指导。 此次征文,是今古传奇传媒集团,为响应习近平主席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及李鸿忠书记关于湖北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发展精品文艺的号召,结合当前文学创作、阅读趋向及分发领域的新态势,发起的一次致力于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挖掘新人佳作、寻找泛娱生态下的多种媒介合作方式,互利共生、开拓文艺创作新气象的现实主义征文活动。 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中国正能量 李鸿忠书记在《建议》中提到,要求打造一批具有国家水准、湖北气派的精品力作。培养更多文化大师、文化名家,叫响文艺鄂军品牌。 一场高水准的网络现实主义作品征文大赛,是政治需求、文艺创作...
文学博士为什么写不好文章【两会热议】
2016-03-09 14:05
9926
有的文学博士竟然连文章都写不好,更别说文采斐然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说,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中文教育不足,呼吁教育部门尽快提升中文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比重。 说文学博士竟然连文章还写不好,这话要是出自一般的人口中,会被人认为是在信口雌黄,是在危言耸听。只是,这话出自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委员之口,那是绝对的专家灼见,而且他也听到不少教育界同仁们如此抱怨过。 陈众议委员曝光的文学博士连文章都写不好问题,相当于是在说法学博士是个法盲,在说经济学博士不懂经济。文学博士连写好文章的基本功底都欠缺,那他又是怎么能一路过关斩将拿下博士学位的?这岂不是显得我们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滑稽而荒谬了吗?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不断曝出有论文抄袭等学术不诚信现象,就算这些文学博士并没有此类学术不诚信行为,那他们的文学博士学位是如何得来的?文学博士学位的门槛是否太低?是否因为中文教育...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