摁坏7部手机,宁夏农妇写出40万字作品
来源:新华社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3-08 17:40
“我知道我们都回不去了,无论是老人还是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都将在这片土地上安身立命,直到有一天如我的父亲一样融入这片土地中,永远扎根于这片土地。但是远处的那个老家,我们要用多久来割舍它,用多久才能挥去它带给我们的惆怅和念想…… ”——马慧娟《乡愁》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终日忙于种地、打工的宁夏回族妇女,6年来在田间炕头坚持用手机写了四十多万字的随笔和散文,光手机就摁坏了7部,记录了像她一样的西北回族女人的酸甜苦辣。
这些富有浓郁乡村生活气息、积极向上的文字让四五百名素昧平生的网友成为她的“铁粉”,鼓励支持她坚守文学梦。如今,马慧娟已在《黄河文学》《朔方》等文学刊物上发表散文20余篇,成为当地有名的草根作家。
“心灵的孤独不能忍受”
头裹粉红色头巾,脚穿黑色布鞋,粗裂的双手拿着铲子将地上和好的水泥铲进桶里……见到马慧娟时,这个36岁的回族妇女正在给村上的清真寺修水窖,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忙碌一天能挣100元。
15年前,马慧娟一家从固原市泾源县移民搬迁到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与其他20多万移民在罗山脚下、黄河岸边的一片荒漠上扎下根来,种田、养牛、养羊、打工成为她的生活常态。
“劳作之苦也算不得什么,心灵的孤独才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但是我们村的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借本书比借钱都难。周围没有人认可你,你也就无法把思想交流出去。”马慧娟说。
2010年,马慧娟偶然从侄子那里得到一个QQ号,以网名“溪风”,将自己的感悟写成文字发表在QQ空间,这一举动使她找到了与外部世界交流的空间,一批网友经常给她留言,对她的写作给予评价。
于是,打工间隙,她坐在田间地头写;做完家务、喂完牛羊,她坐在自家屋檐下写;有时灵感上来,三更半夜她趴在炕头上写……文字也从几十字的“说说”发展成几百字、几千字的随笔和散文,每一个字都是她用拇指在手机上摁出来的。
马慧娟用的第八部手机,是她用1300元稿费买的,手机屏幕上打字的区域,全是被手指磨损的斑驳痕迹。
“在农村,一个女人一天到晚低头看手机,闲言碎语是很多的。另外,掌柜的(丈夫)意见一度也很大。还有一段时间因为流量费太高,还停止过一段时间的写作。”马慧娟说。
直到2014年底,QQ好友祁国平帮助她投稿,在《黄河文学》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编辑部给寄了930元稿费,才得到丈夫老咸和村民的认可,此后,马慧娟才敢“明目张胆”地在手机上自由写作。
泥瓦匠老咸几乎不看马慧娟的作品,但是提起了却也感到骄傲,“她从小就爱读爱写,而且从不耽误干活,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
“农村给了我无限创作灵感”
“带工的那个大个子男人蹲在田埂上,一边絮絮叨叨地喊着还没干活的女人赶紧干活,一边拽起衣领遮挡着自己的半边脸……”
炕头上,马慧娟轻声给邻居大姐马香梅读着《被风吹过的夏天》。这位不识字的大姐听完后激动地说:“写的就是我们干活的场景,真像呢。”
马香梅常和马慧娟搭档干活:“前两天听别人说‘印象红寺堡’微信公号专门介绍她,真给我们农村女人长脸。”
玉池村的村民、打工的回族女人,还有剪羊毛、盖房、相亲、流浪狗、红寺堡的风、雪等等,都被马慧娟写进文学作品里。6年来她按坏了7部手机,以网名“溪风”写出了40余万字的作品。
在《剪羊毛》中,她写道:我俩把羊拖到树荫下,我弯腰抓住羊的两只前腿,儿子蹲着抓住后腿,准备把羊放倒在地。他又开始嘟囔,让我慢点,把羊身子拖住,别一下把羊摔在地上……
“鲜活的题材太多了,每一个写出来都很精彩。”马慧娟说。
马慧娟是典型的勤劳回族妇女,她总是在忙完家里家外的活儿之后,才开始拇指上的创作。马慧娟又是倔强的草根作家,每天都想写、都要写,有时候晚上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挤出时间写。“我不图什么,就是想把抓人心的人和事写下来,我想发掘回族妇女眼睛里、生活中那些积极向上的东西。”她说。她笔下的回族妇女,“没有人抱怨生活,每天揣着一个梦想去劳作,每天都盼着明天会更好”。
红寺堡区文联主席傅国胜说马慧娟是他们重点关注的草根作家之一,“因为身份的特殊性,马慧娟把生活体味得比较透彻,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能打动人。”
“讲讲回族农村女人们的故事”
一位湖南的大姐3年来每年为马慧娟充1000元话费,只因不想她“怕付不起流量费而不敢写”;一位江苏网友给马慧娟寄来2部手机,只因她手机坏了一个月没有在QQ空间更新作品;还有网友给马慧娟寄来各种各样的书籍,只因她说“这里借书比借钱难”……
在网络世界里,她的思想得到了认可,情感得到了共鸣,这支撑她坚守一个文学梦。
对于马慧娟来说,2015年是收获的一年。她有四篇文章发表在宁夏最重要的文学刊物《黄河文学》和《朔方》上,还有十几篇发表在其他刊物上,收到3000多元稿费。“每一篇文章发表出来,我都在QQ上告诉网友,也会把样刊寄给一些网友,这是我唯一能回报他们的。”马慧娟说。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溪风创作的源泉和灵感。”“溪风你真棒!”“西北的女子,历尽风沙洗礼,练就一身的顽强与执着!”……在马慧娟的QQ空间里,这样的鼓励随处可见。
“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全靠他们的精神鼓励和物质的支持。”马慧娟说,她要把《农闲笔记》和《熬煮的光阴》两个散文系列写下去,等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后再去构架小说《罗山脚下的女人》,讲讲西北回族农村女人们的故事。这个从未离开过宁夏的女人,怀揣这样一个梦想:“想有一天能自由地行走,希望有一天能通过写作走出这片黄土地去看看。”
“我猜江南的春天必是满眼的柳绿花红、草长莺飞。远山近树掩映在细雨迷蒙里,似一幅苦心临摹的山水画,若撑一把雨伞漫步其中,人的心该是怎样的清新和陶醉?”马慧娟在《行走在春天的风里》这样写道。( 马俊 艾福梅)
上一篇
独臂工人烟盒上写诗两千首分享到:
相关动态
30万现金奖励寻找好故事: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启动
2016-03-09 13:55
11816
近日,由湖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指导、今古传奇传媒集团主办的首届今古传奇杯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在江城武汉、东湖之滨正式启动。 本次大赛,邀请到了中国海洋出版社、北京凤凰联动、凤凰读书等多家出版传媒参与,并聘请了多位文坛实力作家,如幻想文学名家今何在、蔡骏、庄秦、骁骑校等坐镇指导。 此次征文,是今古传奇传媒集团,为响应习近平主席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及李鸿忠书记关于湖北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发展精品文艺的号召,结合当前文学创作、阅读趋向及分发领域的新态势,发起的一次致力于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挖掘新人佳作、寻找泛娱生态下的多种媒介合作方式,互利共生、开拓文艺创作新气象的现实主义征文活动。 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中国正能量 李鸿忠书记在《建议》中提到,要求打造一批具有国家水准、湖北气派的精品力作。培养更多文化大师、文化名家,叫响文艺鄂军品牌。 一场高水准的网络现实主义作品征文大赛,是政治需求、文艺创作...
文学博士为什么写不好文章【两会热议】
2016-03-09 14:05
10920
有的文学博士竟然连文章都写不好,更别说文采斐然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说,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中文教育不足,呼吁教育部门尽快提升中文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比重。 说文学博士竟然连文章还写不好,这话要是出自一般的人口中,会被人认为是在信口雌黄,是在危言耸听。只是,这话出自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委员之口,那是绝对的专家灼见,而且他也听到不少教育界同仁们如此抱怨过。 陈众议委员曝光的文学博士连文章都写不好问题,相当于是在说法学博士是个法盲,在说经济学博士不懂经济。文学博士连写好文章的基本功底都欠缺,那他又是怎么能一路过关斩将拿下博士学位的?这岂不是显得我们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滑稽而荒谬了吗?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不断曝出有论文抄袭等学术不诚信现象,就算这些文学博士并没有此类学术不诚信行为,那他们的文学博士学位是如何得来的?文学博士学位的门槛是否太低?是否因为中文教育...
柯洁质疑李世石消极抵抗,提出命题作文
2016-03-11 15:12
11113
3月10日晚,谷歌阿尔法围棋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五番棋第二局在韩国首尔四季酒店战罢,阿尔法执黑中盘获胜,2比0领先李世石。赛后有一个话题引起棋界广泛热议,李世石在打劫选择上令人不解。官子阶段李世石在局面大大落后的情况下,没有放手一搏选择打劫,而是安乐死。 现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也发表微博评论此事,对李世石的招法大为不解,并趣称让大家根据新浪网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的采访内容写一篇不低于600字的命题作文。...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能不能用AI代写论文、代写作业?
2024-06-07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