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鲜肉作家当道,写作也成了看脸的行业?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4-20 10:54

       与贾平凹、麦家等著作等身、成名已久的作家相比,这些90年前后出生的所谓作家大都只有一到两本作品,成名至今不过短短一两年,然而前来的上千读者却并不是冲着他们来的。

  记者事后询问作家麦家如何看待这些人气高、长得帅的新生代作家时,麦家斩钉截铁地回答:“作家肯定不是靠脸蛋的。”不过他表示理解年轻人的时尚和打扮,确实和自己这一代作家所走的路不太相同:“帅不帅,肯定不是衡量作家好坏的标准。当然现在的年轻人比较讲究自己的打扮,这也是时代的进步。我们这代人,肯定是更加朴素一点,不太讲究穿着,也不太讲究礼仪。”

  为什么年轻一代畅销书作家都是帅哥?写作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一项“看脸”的事业?出版界业内也有过一些讨论,有人认为“颜值决定销量”,因为帅哥吸引粉丝,粉丝们又会疯狂买书,所以年轻一代畅销书作家要么是天生的帅哥,要么精心修饰自己的外形,既要当作家又要当偶像。前不久被中国作家协会评为最畅销的90后作家张皓宸,被称为“北大最帅双胞胎”苑子文、苑子豪兄弟俩,短时间的人气爆炸让他们拥有巨大数量的年轻粉丝,让他们的首部图书作品就销量过百万册。

  好在这些一夜爆红的“鲜肉作家”们虽然年轻,却并不张狂。一位90后作家很礼貌地表示,自己与贾平凹的车同时抵达活动现场时,他跟工作人员说,先不要下车,“我得膜拜一下贾老师的背影”。另一位90后作家说,对于与这些老作家们同台,自己显得“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作为后辈,自己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能与他们同台是一种幸运和荣幸。他们表达出年轻人尊敬的姿态,谨慎对待自我的人气,这或许是让我们值得欣慰的事情。

  另一位长相帅气的90后作家在接受采访时看待自己的人气时也诚恳地回应:与这些大作家相比,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能担当起“作家”这个名字,“我们虽然出了书,但只能算是‘作者’,从‘作者’到‘作家’的路还很远,但我们会一直努力。”

  在如今这个“看脸”的时代,写作也无法躲开这种商品经济下包装作者的“潜规则”,但记者相信,就如十几年前流行的“美女作家”一样,如今的“鲜肉作家”们也得明白,长得帅或许会吸引到读者,但真正能够留住读者,而不被读者遗忘,不被更加年轻的作家们替代的,还是笔下沉淀和积累的文字。而我们评价一位作家,也希望以那些沉默的文字为标准,而不是尖叫声的分贝。

  (森森)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周口晚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80后作家文学创作的致命缺陷和创作局限:反思与刍议

80后作家文学创作的致命缺陷和创作局限:反思与刍议

2016-04-20 11:00

12380

80后文学属于新世纪文学的范畴,从发端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余年,拥有了一个逐渐稳定的形态,富有鲜明的特征。此前对于80后文学的研究,集中在这代作家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怎样新颖的表达方式,以及相伴随的文学生态变化,但缺乏对这一代人创作的整体性反思。 历史上对新一代的命名,往往是先有文学艺术的经典,然后再出现命名。与此相反,在80后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先产生简单代际关系命名,然后寻找相应的作品。在代表作缺乏的情况下,甚至将一些获得商业成功的作品与80后一代强行挂钩,或者将少数成功人士作为80后的代表。由此使得80后文学面临着只有代表作家,而没有代表作品的尴尬局面。 80后文学至今没有出现较为经典的代表一代人的精神形象。人物本应是写作者最复杂的创造,但在80后作家这里,反而成了一件容易的事,他们把笔下的主人公都按照自己的状态描摹,所有的人物都是自我形象的狭隘变形,或者将某一个特质放大,有些作品甚至就是作者本人的自...

写不出作文,14岁少年跳楼自杀【原创评论】

写不出作文,14岁少年跳楼自杀【原创评论】

2016-04-21 11:46

11165

全息作文网原创点评:写不好作文就跳楼自杀,孩子也太脆弱了。这一场因作文引发的血案让人扼腕之余,思考太多。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很强,遇到问题,老师和家长都要正面引导,不能单纯靠批评解决问题!平时,家长和老师都要做好心理辅导,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至于遇到芝麻点大的挫折就跳楼自杀。...

写作文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写作文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2016-04-22 09:08

10885

4月4日,北大教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有小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实现该奖项华人作家零的突破。至此,关于儿童文学和中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话题,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殊不知在广西,也有一群怀揣文学梦想的专家学者,30年磨一剑,开创了一套新派作文的写作方法,让那些为写作发愁的孩子们骤然领悟:喔,作文原来可以这样写。 1 习作:孩子们的生命作文 30年前,袁刚及其最初的创新试验同仁们未曾料到,萌芽于融安县雅瑶乡福田村棉花坡小学的新派作文幼苗,竟然能长成今天的参天大树,进而荫泽数十万惧怕作文的孩子们。 他向记者展示了南宁市六年级学生唐蕾的习作《第四种死亡方式》,文中写道: 我是鱼,一条小小的海鱼。我很小,小到总是被大鱼们成群地当成点心吃掉我们鱼类一般有三种死亡方式,可是我很排斥细水长流式的病死和灯枯油尽式的老死。我认为能被捕食者塞进牙缝里是最好的死亡方式,这便是做鱼的意义。可我并不知道我们...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