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第一本书、第一次投稿、第一篇童话作品

来源:富阳日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5-03 18:28

                                      “书香富阳·名家沙龙”:方格子与你一起聊聊读书那些事儿

  4月27日下午,“书香富阳”系列活动来到了“名家沙龙”站,在区图书馆,富阳本土作家方格子与80多位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一次敞开心扉的读书对话。她用她的亲身经历,与读者交流“阅读”这件美事的珍贵;以一对一的现场互动,与读者探讨“写作”这件难事的美妙之处。

  尽管参加的是“名家沙龙”现场活动,方格子依然不改她一贯的着衣风格:小碎花粗布麻衣,深色帆布包,长长的麻花辫以及一直令人倍感亲和的微笑。在分享自己与书本间邂逅的故事之前,方格子深深地鞠上一躬,这个细节,让现场她的粉丝们感觉到她的谦和有礼。

  “我的第一本书”

  “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接触到的第一本书的来路,只是那时候家里穷也没有书看。晚上山弯弯里总要停电,为了节约电费,我们晚上也从不开灯,但在有光线的时候就反复地看,觉得看书的时候真开心。”方格子对她的第一本书记忆犹新,说她反反复复看了很多次。

  “我的第一次投稿”

  “我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份《语文报》,感觉真的如获至宝,很怕会一下子读完,于是就连小标点都一字不落地看完。”方格子说,见到《语文报》上有投稿的方式,她就把自己写的稿子塞进信封去邮局投递。

  然而她的第一次投稿,并没有如她期望的成为入选作品,但和退信老师的一次通信,却成为了她终生阅读、写作的动力:“老师在回信中表达了对我写作的肯定,但我只限于自我情绪的表达,没有更开阔的视野,作为一篇能在《语文报》上刊登的范文还远远不够。老师说,‘你需要打开这个世界’。”

  “我的第一本杂志”

  方格子老家在大源双溪山里,她回忆起那个书本匮乏的年代,“如果知道哪个村的谁有一本书,那我们村里的文学青年们都会骑着自行车,来往村落之间相互借阅。”为了能得到《文学青年》杂志后页的函授报名表,在那个交通十分不发达的年代,方格子起了大早,乘坐双溪来往富阳一天只发一趟的早班车,去当时达夫弄对面富春路上的邮电局买书,但遗憾的是她没能买到。于是她让邮局阿姨帮她订购一本,她用周末时间再次往返60里的山路去买书。“住在山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我通过文字却能看到。”

  “我的第一本童话小说”

  方格子坦言,尽管她的《月亮上的妈妈》是一部童话故事小说,但灵感来源于一次她去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一所学校的现实采访。在采访结束回来后,方格子毅然决然地决定帮助那群深深触动了自己心灵的小朋友们。寄红领巾、寄书本、寄物资,“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

  在现场互动环节,读者们踊跃提问,方格子一一认真解答。

  问:如何在生活的细节中找到自己独特的感触?

  答:我对审美是有自己的“洁癖”的,比如平时穿着要符合个人内心的审美,写作也是一样,我喜欢走心的写作。许多平时不起眼的细小的事物之中,往往蕴含着让自己对生活有一次次有无限追求的东西。一个写作走心的作者,一定是能注意观察细节,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风景。

  问:你会因为追求个人风格而斟酌写作吗?比如写很多句子就是为了突出一个句子?

  答:我喜欢不一样的东西,不会做“写很多句子就是为了突出一个句子”这样的写作,但对自己的文字绝对负责。希望字里行间的写作透露着自己的气息,每次在发送稿件之前,都要确定以我现在的写作水平已经不能写更好了。我特别喜欢有气息的东西,带有独特气质的文章。就像有的文字,读一读就知道是哪位作家的作品;有的小说甚至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就是让人欲罢不能。

  问:有句话说“写一件事情,七分实,三分虚”,要编一些事情才能把作文写好。但对于“记叙文”三个字,我是充满愧疚的。您怎么想?

  答: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真的有限。像日常上班上学,我们每天都在学校家里两点一线,所接触的世界真的有限。与其说“编”,不如说成是“虚构”,而“虚构”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扩展。举个例子,我在《留守女人》的采访中,一位留守女人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日子去山上砍柴,摔倒后便哭了起来。如果我就写“这位留守女人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日子去山上砍柴,摔倒便哭了起来”的句子,这样会有感染力吗?当我们写作的时候,一定是身临其境地在写,会想象一个丈夫不在身边的女人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日子上山砍柴,她是怎样摔倒的?她摔倒了的场景是怎样的?她为什么哭了?她的痛来自于何处?这些都是写作的有效拓展。

  问:你目前最喜欢的作品是哪部呢?

  答:是《月亮上的妈妈》吧。写童话感觉真像是在飞。《月亮》表达的是对于亲情、友情和勇敢的理解。有一个细节:“百灵鸟觉得流星很亮,如果可以捉到流星放进瓶子里,那就可以做成一盏明亮的灯。于是它飞啊飞啊,飞到伤了翅膀,但它觉得很值得。因为在飞翔的过程中它看见了大山大海,看到了许多以前看不到的世界。”虽然是得益于一次采访经历,但想象力永远是写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我通过童话的形式将自己看到的故事呈现出来,也一样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问:你有提到《留守女人》对留守女性群体的关注,还有新书《一百年的暗与光》对麻风病人的关注。但我们的书籍现在也是面向市场的,那么您在写作聚焦一个话题的时候,会关注作品可能的商业利益吗?

  答:我为了采访,愿意坐11个小时的火车,愿意去没有信号的地方,即使有时候回到杭州已经声音嘶哑,身体疲惫,耗尽心血。说这些我只想说我的内心对于这一切只有两个字“忘我”。无论是和农民一起种地,还是在贫困学校教书,我从来都是忘记自己本来的样子融入当地环境的。所以同样的,在写作书本的时候,也从来不考虑市场。“我愿意为一只蚂蚁写作”,就是这样的。但是作品如能成为畅销书,那当然最好啦!(仲芷菡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富阳日报 ,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网上疯传小学生作文,笑死了【有图有真相】

网上疯传小学生作文,笑死了【有图有真相】

2016-05-04 15:58

14596

最近网上一直疯传着一篇搞笑的作文。一名小学生写了一篇题目为《有意义的一天》的作文,在 网上爆红,内容实在太搞笑了! 文中写道:今天,妈妈清理冰箱的时候,拿出了三颗蒜头,已经腐烂变成紫黑色,长出了绿色的嫩芽。 妈妈拿着蒜头对我说:你看,虽然这些蒜已经烂了,但是他们仍然孕育了新的生命,这是多么顽强的精神...

专访蔡骏:怎么写好类型小说?

专访蔡骏:怎么写好类型小说?

2016-05-04 16:52

14255

悬疑不一定是灵异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别人的命运,或者被别人改变命运,这就是所谓的悬疑。4月28日晚,蔡骏来到思想湃舞台,带来了一场名为《刺向绝望的希望之刃》的演讲。而他在微博微信上连载一年多的短篇小说集《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也即将上市。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是蔡骏的悬疑之核,故事里固然会有困境、死亡、悲剧,但每一个悬疑中人都会继续走下去,一如生活本身需要不断推进,因为还有希望。 写悬疑的窍门:保持敏感 38岁的蔡骏已经写了16年悬疑小说,这样一个老作家站在台上温文谦和,宽松的黑色休闲西装略显散漫,淡漠的表情与多言的手势才是悬疑作家的诉说:克制与好奇心。 活动后,早报记者问蔡骏写悬疑的窍门是什么? 他说:保持敏感。 梦想是无声的,幼时的蔡骏非常沉默,心里的原野却在疯长,国家地图绘图员、画家很多小孩做过的梦,蔡骏一个没落地收藏过,只是更多人长大后就把陈年旧梦给丢了,蔡骏也...

第15届雨花奖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第15届雨花奖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2016-05-11 15:43

14891

好消息,第十五届雨花奖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在南大科技馆报告厅举行。294位来自全国的参赛学生获得了大赛一、二、三等奖。颁奖典礼上,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南大教授毕飞宇,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鲁敏,《全国优秀作文...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