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不好,缺个好老师
来源:未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5-17 11:09
当我们还困惑于为什么学生总写不满800字的作文时,有这样一位老师,干脆化繁就简,和学生们开启了一场“一句话作文”的“旅途”。当然,这场“旅途”绝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说好一句话那么简单。他们有时话说“车屁股”,有时围观“貂皮女”,也会快评“杜甫很忙”,或者开个脑洞点击“马桶老太”……
一来二去之间,学生们不自觉地就进入了老师的“圈套”:课堂上他们显得异常兴奋,甚至妙语连珠、语出惊人,还有人打趣地说:“写文章不难,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嘛 !”
作文不写800字,只说一句话!
可行吗?
和其他语文老师一样,我也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另辟蹊径,让学生真正热爱并擅长写作?
一次课间,学生发书,捆书的绳子散落了一地。粗心的我不小心被绊了一下,差点摔倒,手上的备课资料掉在了地上。
为了掩饰难堪,我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急不慢”地指着地上的绳子说:“绳子,让乱七八糟变得规规矩矩的是你。让儒雅镇定变得手忙脚乱的也是你,你是地地道道的‘多面手’!”
全班学生笑得前仰后合,接着又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灵机一动,不如就让大家以“绳子”为对象,说一句话。
“只说一句话?不是800字?”
“对,张某一言。驷马难追!”
原本沉闷的课堂一下子就生动起来,大家争相发言,并说出了许多好句子。譬如 :
① 绳子 ,你结实的程度往往不取决于长度,而是取决于粗度 。
② 绳子,乐观的人用你攀援着找到生命的出口,悲观的人拴个套将自己吊死。
……
其中一位同学的话让我至今难忘:
“绳子,当你束缚别人时,自己也被束缚了!”
这句话不正是在说我们的写作教学吗?过去,我总是侧重于各种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情绪的激发;总是想着让学生写一篇800字的文章,从来没有让学生好好地说过“一句话”!长此以往,学生只能是知道写作技巧而无法灵活运用,也不会主动运用,更严重的是他们失去了写作的热情。
本是“应景”之举,没想到学生们的“一句话”说得如此深刻而生动。我敏感地意识到“说好一句话”关系到学生语言表达、认知水平、价值取向等多方面能力,可谓包罗万象。应该有值得探索的价值。
从此,“一句话作文”便成了我和学生们每周的必修课。
先看看
说好一句话可以折腾出多少种可能
每次上“一句话作文”课我都带着录音笔,当天晚上将“好句子”变成电子文档 。第二天印发给大家。同学们从自然风物说到生活物品,兴味盎然不见懈怠。例如:
①溪流,也许并不那么清澈透明,但是当它从指缝间流过时,我们却能感受到水的灵动与欢愉。
②光,穿透黑暗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但是也让我们看清了空气中的尘埃。
③ 螃蟹,活着的时候横行霸道,结果常免不了被煮的命运。
④ 镜子,它的诚实并不能阻止人们继续欺骗自己。
⑤ 粉笔,消失不一定是死亡,而是换了一个活的姿态。
⑥ 修正液,记忆可以覆盖,但是无法消失。
⑦ 玻璃,光鲜的外表下却是易碎的躯体。
⑧ 火柴,一生的等待只为那一瞬的绽放。
⑨ 气球,区区细线怎能拴住它渴望蓝天的心?
在不断的修正中,同学们发现并总结了“写好一句话”的一些窍门,如:关联法、修辞法、
判断法、对比法、矛盾法、含蓄法、化用法等等。不少同学一有好的写作方法,便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让其他同学吸收借鉴。
由一个话题引发一句话头脑风暴
涨知识!
在一次以“图钉”为对象的练习中,一位同学的发言让我对“说好一句话”有了更大的“野心 ”。他说:“图钉,头重脚轻,注定了你难以自立。”
是啊,我们正在进行的“说好一句话”活动只是局限在对一些物象的哲理生发上,缺少对人生、历史 、教育、文学 、艺术等广阔领域的关注,注定了是“头重脚轻”的!
此后,我便有意识地将“说好一句话”引向更深远处。譬如一次以“教育”为主题的“一句话作文”课上,学生的许多观点让我和很多老师都觉得汗颜:
①教育,归根到底是要让孩子自我觉醒。
②教育不是要造出成千上百个奉行统一意志的行尸走肉。
③比“素质教育口号”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基础教育”。
④成年人早已厌倦的世界,儿童却能从中发现诱人的地方。
⑤小时候总觉得日子很长,后来总觉得日子莫名其妙就蒸发——原来自己的日子被人强行掰成了很多段,每一段都被不同的东西霸占着,只是不属于自己。
⑥浆糊的作用绝非只是弥补漏洞,教育也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同时,我还发动学生去选择“兴趣点”。要求:或有趣味、或有深意、或有争议等。为了自己选择的话题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 但一年之后,我和学生都有一个同感:务虚多于务实,空想多于实际。大家一致认为将目光投向社会是我们“一句话作文”的出路。
例如,几个月前全国各大媒体疯传着这样一则新闻:
高中教材中杜甫插图被学生们涂鸦成各种形象:端着狙击枪凝视远方的,开着坦克向前冲的,戴着墨镜骑电动车出门的,骑着自行车买菜的。吃上洋快餐的,跟美女翩翩起舞的,穿着运动服打篮球的,坐在桌前切西瓜的,玩千元安卓机的……这一组“杜甫很忙 ”的课本涂鸦图片,让已经成名一千二百多年的“诗圣 ”杜甫 ,突然又成了“微博红人”。
我们便开设了一节“一句话快评杜甫很忙”写作活动。首先要求大家“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力求言简意赅、生动简洁。例如:
① 新时代的杜甫—— 一个比模特儿还要繁忙的潮人。
② 杜甫,老师眼中的忧国诗人,学生眼中的“百变小樱”。
③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身上一层袍。袍飞换得千人装,东奔西走意气豪。
然后,学生便展开了自由发言。有的是对事件性质的判断,有的是对现象产生原因的剖析。许多评论让大家眼前一亮:
① 将自己的梦想嫁接给圣贤的古人,可笑的不一定是古人,被笑话的也许只能是我们自己。
② 昔日的诗人被打扮就成了时髦的“新古典主义 ”,就像给连根拔起的树木嫁接鲜花,万紫千红得有些疯狂。
③ 忙碌的杜甫让迷惘于穿越剧创作的导演们耳目一新:今人变古人很轻松,古人变今人也不困难。·
④ 古典与现代的混搭免不了“吸人眼球 ”,但如果杜甫不愿意,只能算作是文化挟持了。
⑤ 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一直生活得苦兮兮的“诗圣 ”一下子快活起来,这是“压力山大”的学生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也是逐渐“老去的一代 ”重新认识圣贤的一次契机。
⑥ 学生被枯燥的诗词说教折磨得太久了,如今终于学会折腾诗人了。
⑦ 是杜甫很忙,还是人们太闲? 此番“艺术创想 ”或许只是用所谓的“有趣”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学生说
写文章不难,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嘛 ’
为了鼓励学生将“一句话”作文进行到底,我将大家说的和写的“一句话”打印出来,开展了一次评选活动。然后将其中公认的好句子,分成21个话题编印成一本四万多字的小册子,取名《一句话哲学》,让大家回味咀嚼。
但是,“一句话作文”进行到此,我们忽然觉得无话可说,“山穷水尽”了。一次意外的机缘,我得到了章熊和韩雪屏老师的指点。他们肯定了我的做法,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章熊老师从语言表达的修辞技巧等方面做了精心的指导 ,还将这本小册子和 “一句话快评杜甫很忙”等内容放到了自己的博客上,组织全国各地的老师讨论。不少老师讨论并认同了我的做法,也有一些老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进一步拓宽了我的思路。章老师还留下一个疑问:怎样才能将“一句话”变成“一篇作文”?
一句话作文”进行了两年之后。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语言表达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由原来的“要他说”变成了“我要说 ”,而且“能说好”。接下来,我不动声色地做了三件事:
① 请解释你的“一句话”;
② 请就一件事或一个话题,从不同侧面写三到四个“一句话”,然后用关联词将他们拼成一段完整的话;
③ 按照一定的顺序解释这几个“一句话”,力求有理、有据、有手法。
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写好了一篇议论文或散文,还有人打趣地说:“写文章不难,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嘛 !”
“一句话作文”,我已经实践了四年,自觉困惑和收获一样多。“一句话作文”可以克服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
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比如:如何才能将议论 性“ 一句话作文”的经验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去? 如何安排不同类型的“一句话作文”的写作顺序?“一句话作文”有没有违背科学原理的地方?
我的学生说过一句话“细看一朵花的美好”,胜过匆匆走过整个花市”,也许我还要继续实践并反思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张小兵)
【本文综合整理而成,主要来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认真写好一句话》,有增改。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处理。】
分享到:
相关动态
瘫痪15年写出文集,生命一半用来生病,一半用来写作
2016-05-17 11:40
12096
山东济南钟倩瘫痪在床15年,但是坚持练字、写作,还出版了自己的文集,并通过励志热线为人解惑。5月13日,山东省福彩中心和济南市福彩中心有关领导为其送去1万元,鼓励她继续坚持下去。 瘫痪在床15年自学诗歌、散文 钟倩今年31岁,2001年被诊断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在床15年。病痛的折磨让她不得不放弃学业,整个人一下子从120斤消瘦到不到50斤。突如其来的打击曾使得钟倩痛不欲生,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她对父母说:我不能再连累你们了,让我走吧!但是,她却发现自己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 命运似乎对这个女孩格外残酷。2008年汶川地震后,钟倩的父亲在去捐款回来的路上,突发脑梗失去意识。经医生抢救,父亲夺回了一条命,但从此也瘫痪在床,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钟倩的母亲独自一人照顾卧病在床的钟倩和丈夫,整个家庭完全失去了经济来源,租住在每月100元的出租房中,靠社会低保及救助生活。 随后,钟倩的病情稍有好转,她能坐起来了。钟倩学习和写...
记一场有趣的师生现场同题作文擂台赛
2016-05-18 11:42
13487
为落实语文实践性的理念,激发师生的习作兴趣,5月17日下午,井陉县职工子弟学校在四楼多媒体教室举行了师生现场同题作文赛。此次比赛是在各班初赛的基础上,四五六年级各班按5%的比例推选45名选手参加校级比赛,共80名师生同场参加了比赛。教务主任赵树花亲自命题并监考。作文题目为半命题作文忘不了 。经过片刻的凝神构思后,参赛师生按写作要求开始了自己的创作。50分钟比赛时间结束后,教务处组织优秀语文教师评委,依据语句通顺,内容生动,表达真情实感,唤起读者共鸣,卷面整洁,字迹规范工整等统一标准,对学生和教师作品分年级分组评分。经过每组3名评委老师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分,评比出学生组每年级一等奖5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8名;教师组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接下来,教务处会对获奖作品进行展示。 比赛结束,有同学说老师也和我们一起作文比赛很新鲜,有意思!真想马上拜读一下我们老师的作品。师生同题作文赛,进一步激发了望师生的写作...
好莱坞把高考作文题搬上大银幕【17年后深度解析】
2016-05-18 14:09
13271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句话是不是听着有点儿耳熟?这是1999年中国高考一道很著名的作文题,绝大多数考生面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时,用句时髦话来说叫做我好方。 说到移植,不得不提前几日的新闻,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卡纳韦罗高调宣布,已准备好在2017年底为一名患者进行换头术。一时间各方声音甚嚣尘上,反对声浪亦如排山倒海,不少专家认为人类距离这项科幻技术的实现还有几个世纪之久,而非几年。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电影里则要容易得多,例如近日影片《幻体》的全国公映,就实现了一个人的意识向另一个人的躯体的转移,这与卡纳韦罗的换头术有颇多吻合之处。 《幻体》讲述了未来社会,一个身患癌症将要死去的老富翁(本金斯利饰),通过高科技程序将自己的意识转换到一个健康而年轻的男子(瑞安雷诺兹饰)身体里。然而,就在他享受返老还帅、开启不死模式的喜悦快感之际,这种逆天的永葆青春之术的副作用也将其卷入一系列的挣扎与斗争。 从换头到记忆移植,人类...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