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全文【原文照登+评论解析】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5-23 09:29





    这几天,浙江大学师生的朋友圈被一篇“雄文”刷屏了。这篇文章通篇文言文,是浙大发布的120周年校庆第一号公告。
 
 今年的5月21日是浙大119岁生日。庆生的同时,浙大正式启动了12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系列活动。校庆公告在启动仪式上首次亮相。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启真笃学,求是育英。公元二一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将值浙江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适甲子之逢双,肇华诞之隆庆……”
 
  公告由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徐同教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韩梦琳同学共同朗诵。在低沉浑厚的男声和清亮甜美的女声中,浙大120年历经的风雨和辉煌被娓娓道出。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启真笃学,求是育英……”
 
  公告发布没多久,浙大的师生、校友就纷纷在朋友圈转发。
 
  有人称赞文笔了得,“中文系的老师们真是厉害。”也有人感叹自己古文素养不够,没怎么看懂,“求翻译成白话文!”
 
  浙大罗卫东副校长在朋友圈评论道,“此篇公告乃中文系主任胡可先等诸位教授合力完成,体现了浙江大学人文学科的雄厚历史底蕴,集中展示了中文系古典文学学科的风采,让人耳目一新。要切实改变人们对浙大有知识无文化的偏见,需要更多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既要有重大活动的文化设计,更要有从身边细节着手的点滴积累。其中,老师同学以及广大校友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气质,无疑是学校文化最好的窗口。加油吧!”
 
  据悉,这篇公告由浙大人文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的楼含松、陶然、王德华和胡可先教授合力创作。
 
  其中楼含松是总策划,另外三位教授先各自写了一份初稿,最后由陶然教授统稿完成。
 
  胡可先告诉记者,文章几易其稿,每个字眼都细细推敲,发布的前几天都还在不停修改,“不知道改了多少遍。”
 
  胡可先说,公告的总体思路是把浙大的历史、现状和特色全部展现出来。里面多处借鉴了浙大的校歌。
 
  记者问胡可先,有些学生表示看不懂,您愿不愿意把它“翻译”成白话文?他果断拒绝,“古文怎么能翻译成白话文,翻译过来韵味就全没了。”
 
  虽然校庆公告古风浓重,但整个启动仪式其实是“古”“新”混搭。
 
  仪式全程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播,全球各地的浙大校友都能参与到母校的庆生当中。期间,副校长罗卫东和腾讯副总裁黄海友校友还启动了“互联网校庆”。
 
  罗卫东划开大屏幕上的锁屏后,屏幕上出现一个微信视频聊天页面,随后陆续播放了中科院院士、浙大医学院教授陈宜张,竺可桢学院毕业生江紫嫣,浙大“网红”教授苏德矿和斯坦福大学浙大校友会发来的祝福视频。
 

  据介绍,“互联网校庆”将借助网络平台提供信息发布、活动直播、寻找校友、网上祝福、公益众筹等服务。    

                        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全文【原文照登】
                             (第一号)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启真笃学,求是育英。公元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将值浙江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适甲子之逢双,肇华诞之隆庆。
  夫天地创生,万物兴焉;君子创业,垂统续焉。秉日新又新之义,树本固道固之才。实庠序至教,乃明德始阶。历百年复廿载,期继往而开来。
  维我成均学府,巍矗钱塘。原夫清季图存之志,启于求是维新之堂。筚路蓝缕,英俊多方。中更国难,西迁路长。历建德泰和之夜月,倚宜山湄潭之秋光。龙泉烟雨,遵义朝阳。弦歌未绝,险艰备尝。虽逢世有盛衰之别,然求真无旦夕或忘。岂惟创新不辍,拳拳亶亶;遂今薪火相传,赫赫煌煌。
尔乃玉泉山色,之江月轮。西溪曲水,嘉树繁陈。映华家池之波光,粼粼碧玉;望紫金港之湿地,隐隐青岑。舟山揽胜,天高浪阔;海宁合璧,潮壮云氤。钟江南之毓秀,善格致而存真。
  至若鸿儒会通,踵武前贤;厚德励行,创启新学。惟新是系,勤学修德,授业有若春风;惟真是求,明辨笃实,开坛无妨争啄。苞桑犹安危之所系,志远思深;锦蕞仍梁栋之是培,器弘识卓。
  其惟攸介髦士,知创新之为体,自强不息;笃求真之为鹄,思睿观通。乘时代之巨澜,弄潮卓越;经大业于社稷,体国公忠。行万里而明本训,纳百川而驾长风。
   普慈设账兮,书院肇基。林公经始兮,厥功不移。山河数劫兮,庠序倾危。藕舫受任兮,文军毅驰。求是为训兮,创新为旗;海纳江河兮,启真无遗。开物前民兮,厚德华滋;薪火不绝兮,代有俊奇。沧海横流兮,百廿为期。树我邦国兮,天下缉熙。
  天朗气清,莺飞草长,诚邀社会各界贤达暨海内外校友莅临盛举,同襄伟业。忆往昔峥嵘,叙深情而促共识,黾勉奋发;担未来使命,绘宏图而开新卷,再创辉煌!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钱江晚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奖金高达21万元

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奖金高达21万元

2016-05-23 17:34

7346

一场文学的盛会来了!由《青年作家》杂志社、华西都市报社联合打造的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将于2016年5月23日上午,在成都都江堰举行。众多国内文学界一线实力派名家,都将以评委嘉宾的身份出席典礼,为青年作家们加油鼓劲。 求新、求活力、求个性比肩日本芥川文学奖 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设小说奖、诗歌奖、非虚构写作奖各1名,各奖5万元:入围奖各2名,各奖1万元。旨在奖掖和扶持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填补目前国内缺乏有影响力和含金量、专门针对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文学奖项的历史空白,力争将这个奖打造成比肩日本芥川文学奖的纯文学奖项,是青年作家们通往大师路上的重要前站和起点。 在2015年12月13日的启动仪式上,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核心发起人之一、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青年作家》主编、著名诗人梁平曾透露:这个奖项,在设立之初我们就有一个共识:我们不是评选高大全的一个奖项。我们是针对青年人,给青年人提供一个良好...

孩子写致家长的公开信贴满小区门口:我们恨家长

孩子写致家长的公开信贴满小区门口:我们恨家长

2016-05-24 14:43

7437

我们每天在你们的打骂声中度过你们只在乎我们的成绩还我们自由 狼爸虎妈们快看看,你们真的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吗? 从前晚到昨天,渝北区龙山路某小区6个单元大门上,均贴出了致家长们的一封信。公开信上说,他们每天在父母的打骂声中度过,父母只在乎他们的成绩,不在乎他们个人;父母限制他们的自由,但他们需要自由,还他们自由。信中甚至出现了我们恨家长蓝色天空再见,世界的一草一木再见之类过激话。 这封信一贴出来,犹如平地起惊雷,小区上千住户一下沸腾了,震惊、担心、自责、恐慌狼爸虎妈们纷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少家长还连夜与孩子谈心交流。 小区贴出匿名信! 孩子控诉 家长限制自由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该小区,发现进小区C栋1单元的铁门上,还张贴着两封致家长们的一封信。均为匿名信,信是用A4纸手写的,然后复印了多份。内容大致为:家长们,你好,你们无法拘束我们的自由,虽然你们是我们的监护人,但是我们还是有自由的。我们每天在你们...

如何写好你的毕业论文,不抄袭,不敷衍

如何写好你的毕业论文,不抄袭,不敷衍

2016-05-24 14:59

7495

对高校教育者来说,要思考的问题不应该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学生从一个懵懂的论文初学者,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毕业生,而是如何利用前三年的时间,培养训练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5月,又是一年答辩时。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大学生4年学习的沉淀与总结,但相较于硕士与博士,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则稍显混乱,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很多学生不会写论文。按理说,经过4年专业系统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了独立思考与写作的能力。遗憾的是,很多学生都反映,直到临近毕业才明白应该如何写论文。究其原因,在于许多高校对本科生的学术训练不够系统完善。以人文学科为例,虽然许多专业课结束时都会以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察,但字数大多在两千字左右,与毕业时六七千字的论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学生们的文章大多是直观式、感悟式的,缺乏理论深度,格式也不够规范。 不少老师认为对本科生不必要求过高,除了明确说不让抄袭外,鲜有更高的标准。这就...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