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小龙延参法师名人作家写2016年高考同题作文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6-08 09:07

     6月7日,82万河南高考大军经历了重要一役。战役中,最吸引眼球的当数“高考作文”。河南商报这次特邀众人组成“名人队”、“校长队”、“小小考生队”三个方队一起写河南卷高考同题作文(内容为摘录)。

  来看看你最中意哪个方队,“手痒痒”的同学不妨试一试。

  名人队

  生活的教育

  作者:延参法师

  生活就是用那些愿意幸福的态度,活成内心世界的信念与坚持。

  看了河南高考作文的图,好心疼这些孩子哟,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我们都有必要好好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学习到底为了什么。

  人世间行走,总会遭遇那些烦恼的课题,甚至是经历那些苦难与煎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生活不买脆弱的单,自己的努力和信念,才是自我拯救的最好方式,真正需要解决那些烦恼的问题,这世间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

  生活中需要面对的烦恼,都不是关键的问题,最大的关键在于心态如何面对、如何对待,自我的觉醒引领了自我的治愈,内心的信念凝聚着面对崭新的勇气,这世间所有的不如意,不是生活在调侃谁,而是生活真正鲜活的提醒,不痛何以清醒,不痛何以重新。

  生命可以有许多美好的期待,但并不是用自我的固执去否定那些伤痛和悲喜,这生活中的举手投足、一哭一笑,用最浅白的形式表述着自己对生活最客观的态度,不要把生活中的那些矛盾活成对立,要学会沟通、理解、包容、宽恕,在那些生命悲欢中,寻找那些宽阔、向前、能够突破的生命方向。

  人生注定向前活,不是在那些自我狭隘的情绪中自我膨胀,而是活出对生命善意的关怀,诚挚的尊重,活出一个幸福洒脱的样子,让那些曾经相对的伤痛,活成生命的印记和见证。这分数考的不光是小孩子,更是考验我们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对幸福的态度,愿我们每个人,都在这场考试中有自己的思考与收获。

  社会是更复杂的考卷,无法用分数衡量

  作者:释小龙,著名艺人,河南商报的老朋友,代表作有《叶问2》、《爱的速递》、《无敌铁桥三》、《孔雀翎》、《少年黄飞鸿》、《少年包青天》等影视作品。

  看完这幅漫画,我会心疼这两个孩子,不管是先被奖励的,还是先被惩罚的,他们脸上都有了或者曾有过掌印。

  心疼他们是因为我深知脸上或身上有掌印是什么感觉。两岁拜师少林寺,刚刚学会走路的我,就常随父亲进少林寺参禅拜佛,习武练拳,学会少林通臂拳、醉剑、醉拳、少林棍等传统套路。

  大家都知道,习武很苦,师父必须很严厉,很苛刻,这样才能逼迫着你下苦功夫,练好武功。其实,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不是他们想严苛,而是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他们唯恐孩子落后于人,所以才会看到孩子退步以后,在他脸上留下了掌印, 尽管这个孩子考的分数已经很高。

  学习需付出血汗,并不代表家长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孩子。如果一味认为“棍棒底下出高分”,孩子的心理难免受到影响,自信心也会遭到打击。

  如果我是漫画中的高分考生,我会对家长说:可不可以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惩罚呢?想想那个低分考生,从55分进步到61分,从不及格到及格,是个巨大的进步,应该鼓励。那这位高分考生,或许遇到了其他情况,考了98分,失掉两分,也许他心里已经难受, 这个时候加油鼓劲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要比一张考卷的成绩复杂得多。奖励和惩罚我们都会遇到,上学期间,分数代表了一些能力,但并不能体现所有能力,所以,希望家长们不要“唯分数是从”,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鼓励!

   校长队

  畸形的唯分数论,让肉身和灵魂同时变得沉重

  作者:田宝宏,郑州市第九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研究员、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河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著有《中教育——一位中学校长的感悟》、《冲突与应对》等。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作文为一幅漫画“奖惩之后”。漫画,竖看横看斜看,因为视角的不同,那么内容和寓意也就有所不同。该漫画大致可以有这样的理解:孩子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当有了退步,仍受到惩罚;孩子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当有了进步,会受到奖赏。

  在自己与自己或者同龄人与同龄人之间的对比中,无论是“退步”一巴掌也好,还是“分数低”一巴掌也罢,看来决定“惩”与“罚”的关键因素是分数。尽管漫画本身有一定的夸张性,但也恰恰反映了当下大多数社会人对考分的一种认知和态度,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的问题,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无论怎样的“惩”与“罚”,漫画所折射与揭露出来的都是当下一种“畸形”甚至“扭曲”的人才培养观。这样的观念,让家庭和学校教育变得单薄,让肉身和灵魂变得更加沉重。这一命题贴合了现实存在的教育问题,也可以说成为社会问题。在中国,高考已是所有家庭、所有家长关注的话题,“分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考量与评价孩子的“不二砝码”,这近乎“天经地义”的准则背后潜藏着的是什么?是“唯分数论”。

  郭象认为万物生而具有各自的本性,又叫天性,这就叫“物各有性,性各有极”(《逍遥游注》)。在他看来,万物的“性分”都是自然生成的。人的性分也各有等差,具体表现在认识、才能、财富的占有、职业、社会职务等方面的差别。孩子的成长不是孤立的,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的教育方式,任何忽视孩子全面成长的教育方式,在未来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社会而言,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唯分数论”思想教育下的孩子抑或是性格孤僻,行为乖张,思想偏激,于家庭于社会都会存在极大的隐患。所以,我们的教育体制需要创新,教育方式需要多元,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需要随着时代演变而跟进,教育同样要遵循“各适其天”的人才培养观。也许,当我们真正以学生为本,“建中立极”,寻求评价标准和人才选拔标准多元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契合“本我”成长的生命和生活方式。

  著名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说:“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其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谈多元宇宙——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六)。所以,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社会、时代、文化和家庭等而异,因此基于一个标准的“伟大性”——分数,是不可能建立的,也不应该成为“家国”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教育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一个人找到一种生命方式,当今,我们更要秉持人文主义精神,慎思今天的评价观,莫让今天的“惩”与“罚”,变成明天的“罪”与“恶”。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在这一问题上,都有卸不掉、推不脱的责任和义务。

  生命的存在与心灵之境界,本身都是鲜活的、灵动的、多元的,然而畸形的唯分数论,让肉身和灵魂同时变得沉重。师者、父辈、家国,只有更多地、理性地尊重差异,欣赏差异之美,摒弃“优胜劣汰”,才能让更多“特立独行”的有志青年脱颖而出,使其保持“独立性”,这样在未来,我们才能够乐见多元、和谐与共生。

  小小考生队

  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作者:河南商报小记者 金水区凤凰双语小学四(1)班 张一鸣

  看到这幅漫画,我下意识地用右手捂住了我的右脸,仿佛那吻后的甜蜜还在,又猛然捂住了我的左脸,好像那脸被扇后的温热还在,我又双手捂住了我“扑通扑通”跳动的小心脏……庆幸的是我没挨过巴掌,但无形的“巴掌”还是无情地打在了我心里,那滋味——酸爽!

  我妈妈是属于那种我进步了一丁点就欢欣鼓舞的人。而爸爸却跟妈妈完全相反,我考了一百分,妈妈是欣喜若狂,爸爸却是“你考一百分本来就很正常”的表情,如果考九十九分,听到的肯定是:“怎么没考一百分?你们班一百分的都有谁啊?”虽然“五指山”“塌”在我脸上很少见,可听到那些话,比“五指山塌陷”还铭心刻骨啊!

  当今,父母的追求可不是“望子成龙”那么简单了,他们恨不得再给“龙”添上一身的翅膀,让它永远飞在天的最高处!还有的父母只是简单粗暴的:考好了有奖励,考不好了揍一顿。其实,我更喜欢鼓励而非奖励!

  说了这么多,心里的疼痛减轻了许多,爸爸妈妈,别苛求太多,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进步与否

  作者:河南商报小记者 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八(4)班 张弛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老师、家长还是同学之间,都会自动把学生分为两种人——好学生和坏学生。

  小明是学生时代“别人家的孩子”,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而小刚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贪玩、不努力”都是老师给他贴上的标签。期中考试来临了,小明日日紧张地半步不敢离开课桌,天天在题海中作战。而小刚依旧没心没肺地打篮球、踢足球。结果不出所料,小明考了全班最高分——100分,而小刚拿了55分。小明回到家,妈妈对他说:“小明啊,考得不错啊!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小刚回到家,立即遭到了暴打!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期末考试,小明因为一个小数点错失了2分,只考了98分,而小刚多蒙对了2道选择题,考了61分。老师把小明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是不是骄傲了啊?怎么考成这样?”小明难过得快哭出来了。而老师在班上公开表扬了小刚:“小刚最近有进步啊!”还旁敲侧击地提起小明:“有些同学要注意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小明和小刚的故事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小刚这真的算进步了吗?究竟是成绩一直稳定叫进步?还是从没有及格到60多分叫进步?

  到底怎样做才叫进步?( 孙科 訾利利 刘慧丽 杨桂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河南商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专家学者知名教师点评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

专家学者知名教师点评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

2016-06-08 10:27

13299

这两天,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如火如荼,全国940万考生步入考场,考场内外一样焦灼。上午第一场的语文考试一结束,场内的考生与场外的专家学者对于作文就有很多话要说。 与往年一样,作文成为第一场考试的焦点。2016年的高考作文与往年有何不同?未来网记者特邀专家详细解读,以飨读者。 每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都颇受关注,不仅因为作文分值占比较高,高达60或70分,一篇大作文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而且,在专家学者看来,作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风向标,高考作文的命题成功与否,要看命题给学生留下多大的空间,命题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是否可以让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从而实现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目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未来网记者,一个好的材料作文无非有两点,第一,是不是跟学生思辨的空间相吻合,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第二,学生能不能有自己独立的观点?遵守制度的同时能够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

70年前的民国高考作文题目和如今的异同【附范文】

70年前的民国高考作文题目和如今的异同【附范文】

2016-06-08 10:55

13850

七八十年前考作文,更重策论 6月7日是高考首日,各地的高考作文题,都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那么,你知道,70年前的大学招生考试中,作文题是什么样的吗? 日前,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民国老试卷》,收入了三百多套民国时期各大学各学科的入学试卷。 那个时代,作文题的出法,更强调年轻人的社会担当,以及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现在更考量文学写作的才能。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秀明说。 在《民国老试卷》责编孙志鹏看来,这些作文题承袭了中国科举的传统,更像是考察你策论的能力,而不是现在的写作和观察能力,比如,燕京大学会让你写一个抗战计划,或者对政府的抗战政策进行批评。 女子师范考论新女性 作文题目与学校特色挂钩 这些考卷的命题者已不可详考,但从现有资料可知,胡适、朱自清、陈寅...

人工智能写的2016年高考作文长得什么样?结果如何?

人工智能写的2016年高考作文长得什么样?结果如何?

2016-06-08 11:12

13922

6月7日,高考第一科语文考试结束之后,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陆续公布,引来网络上各路大V名家的解读,搜狐教育频道提前一天宣布将邀请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80后作家安意如、专栏作家潘采夫、诗人廖伟棠等10位名家一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考作文,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尝试中国高考作文写作。搜狐教育频道上这一话题的阅读量截至6月7日下午已经达到了307万。 这被人看作是人工智能正式参加 2017 年高考的预热。人工智能参加高考的话题,也荣登 6 月 6 日微博话题榜榜首,但这次人工智能的作文似乎并不像围棋大战时那样可以和中国作家们棋逢对手。 微软小冰的两篇神作文 提起微软小冰,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微博上满嘴脏话、插科打诨的女流氓形象,于是忍不住猜想小冰的作文会不会和她的微博一个路数。下午两点左右,搜狐教育频道发布了小冰完成的两篇作文,结果没有任何预兆进行秒删,但南七道新媒还是截图了。 这两篇文章当中,人们多少得以窥见...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