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零分作文出炉:王叔叔和弟弟【原文+点评】

来源:中国网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7-13 08:42

据阅卷老师表示,这篇高考零分作文信息量太大,自己也是在草稿上列了好久才搞清楚文中的人物关系,“细思极恐”。

从小我就和我弟弟不一样。

爸爸是个工作狂人,经常在外地奔波,几乎是妈妈一人把我和弟弟养大的。虽然都是妈妈的孩子,我跟弟弟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我从小认真读书、刻苦学习,而弟弟整天调皮捣蛋,不听家长的话。

每晚睡觉前,弟弟都会大吵大闹,妈妈一进房间,弟弟就装睡,而我却是真睡。

再长大一些,我会在台灯下看好久的书,而弟弟却更加习惯于倒头大睡。妈妈都会用充满爱怜的眼光看着我:“跟你爸一样,头发越来越稀疏了,你要好好休息,不要太累,好吗?”我点点头。

白痴欢乐多。弟弟无忧无虑,从来不会有掉发的烦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成绩拔尖,而弟弟成绩全校倒数,老师都会感叹:“怎么同样是兄弟,两人怎么差这么多。哎呀妈的,这弟弟,又逃课了,快去网吧逮他。”

每次考试完毕,交出成绩单的时候,总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我总能高出弟弟40分左右。刚开始,妈妈总是很生气,弟弟为什么就这么不爱学习呢?一生气,声音就大。这时候隔壁的王叔叔就会夺门而入,语重心长地劝妈妈:“小孩子越皮越聪明啊!而且,小时候成绩不好也不代表以后成绩不好啊,就随便他吧。”妈妈总是很听王叔叔的话,于是就不打弟弟了。

而当我考不了100分的时候,妈妈就迁怒于我。同样声音很大,王叔叔也会夺门而入,他对妈妈说:“不要因为孩子影响心情,打就打吧,发泄一下,就好了。”妈妈总是很听王叔叔的话,她打我打得更重了。

王叔叔平时对我们都很好,每天早上,都是王叔叔开车送我们去上学的。如果王叔叔临时有事,妈妈就会叫滴滴送我们上学。弟弟喜欢坐王叔叔的车,而我喜欢坐滴滴,司机服务好,态度好,而王叔叔总是摆着一副臭脸对我,搞得我欠他什么一样。这让幼小的我,感到很不能理解。

有一天,我考了98分,妈妈拿着拖把揍我,王叔叔也过来了,看着弟弟终于考了61分,他欢欣雀跃,抱着弟弟看电视。这时,爸爸回来了,见妈妈挥舞着拖把,惊呆了。爸爸抱住了我,眼泪刷的一下流出来了。

爸爸吼住了妈妈,走到王叔叔面前,说:“是个男人的话,你就给我出来!别欺负我儿子!”

王叔叔爱怜地让弟弟跑开,然后一拳锤在爸爸的胸膛上。妈妈正想拉开他们,没想到王叔叔抱住爸爸,忍不住哭了起来:“就因为是你的儿子,我才不想好好对他!”

眼前的一切,我看不懂了,反正爸爸抱住王叔叔,而妈妈抱住了他们两人,三人抱头痛哭。哪怕我拥有一个经常考100分的脑袋,我也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评:

这位同学,真的不怕隔壁王叔叔收拾你吗?

其实我就是隔壁的王叔叔,今年我也参加高考了。我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隔壁哥哥和弟弟)

邻居家两个孩子,小淘气顽劣,大儿子内向沉默。大儿子每次考试都满分,小儿子次次不及格,父母为了小儿子操碎了心。后来有一次小儿子擦线及格,父母大喜过望,大加庆祝给予奖励,平时大儿子都拿100分恰好那次大儿子考了98,父母很生气,把他打了一顿,说成绩下滑。他很委屈地在门口哭,而家里还在哄小儿子下次及格买什么。额……,故事讲完了

【回归材料分析】

画面中有2个学生,左侧的学生A第一次成绩是100分,第二次成绩是98分;右侧的学生B第一次成绩是55分,第二次的成绩是61分。

评价者(家长或者老师)在一次的评判中,给了学生A一个吻,给了学生B一巴掌,即褒奖了分数较高的学生A,批评了分数低的学生B。但第二次的评判和第一次完全不同,学生A虽然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由于成绩下降挨了巴掌,而学生B虽然分数差但是因为有了微小的进步获得了表扬。

★★★【立意角度及素材】★★★

立意一:从评判者的角度,言说这种标准的正确性——不是以静态停滞,而是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在主观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且这种标准在社会上拥有一定市场,易于鼓励努力向上的“后进”,督促自我满足的“先进”。

       立意二(推荐):作为评判者,在评价任何事物的时候,都应该尽量坚守全面、客观、理性的原则,竭力摒弃个人的主观因素。这种主观因素的体现,不仅仅是个人的好恶,也包含着一个人脑海中固有的印象。作为评价者,尽管在评价时要参考评价对象既往的情况,但不能将具体的、个别的情况发展为一种概念性的印象,导致评价标准的模糊,而这难免会有“挫伤被评价对象积极性”或“鼓励被评价对象投机行为”的情况发生(比如“先进”者只是一时疏忽,而“后进”者此前未必努力,等等)。

      而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要意识到这种评价标准(参见立意一)在社会上拥有一定市场的现状,可能在接受评价时会受到未必客观公正的待遇,这就提醒我们扬长避短,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标准(“后进”者作为积极努力的动力,而“先进”者则应该更加谨小慎微)

    ★备注:立意二中有关被评价者的论述只是次要论述;作为次要论述,略一提及即可,只是一种补充,过于强调反而会伤及主要论点;如无把握,宁可舍弃。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中国网,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2016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① 用逆向思维点亮创新火花

2016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① 用逆向思维点亮创新火花

2016-07-13 14:41

14285

用逆向思维点亮创新的火花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句对俗语的新解看似不合常理,实际上却蕴含着一种合理性和进步性。这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事物关系中的正与反、对与错都是相对的,事物间可相互转化,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逆向思维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光,打开我们新的思路,给生活开启无限可能。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脖子以上的区别思维方式决定一切!我们与其去重复别人陈旧的思想,不如另辟蹊径,合理地发挥逆向思维,点亮创新的火花,抵达柳暗花明的前方。 合理地选择逆向思维,方能开辟人生新的天地。同样面对与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相悖的研究结果,普朗克思维被固有的观念所禁锢,选择遵从牛顿的被奉为权威的完美理论,而爱因斯坦却选择怀疑权威的定论,敢于大胆地对经典质疑,没有被常规思维牵绊,从而用逆向思维给科学创新指明了道路,最终创立了相对论这一令世界震惊的伟大成就,让自己在科学领域取得一席...

2016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②:于无声处听惊雷

2016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②:于无声处听惊雷

2016-07-13 14:56

14546

于无声处听惊雷 《庄子齐物论》里风吹万窍,声音各异,有呜咽声,有的像鬼哭狼嚎,也有动听的沉吟,吹万不同,可风一停,就没了声音,死气沉沉。这自由的风来得真好。一如自由的说话,别人无话可说处,你依然有话要说,也许是个性的彰显,也许是人来疯,也许是不相信皇帝真穿了新装的质疑,又或者,是创新意识的灵光一现。有多少张牙舞爪的另类,也就有多少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意,断不可少了这份自由。 别人无话可说,或许后知后觉,不及你聪明。或许是大家畏惧权威,如童话故事里看皇帝的新装,心知肚明,不愿发声,装糊涂。我们这个民族,似乎尤为喜欢沉默为金、韬光养晦。按阿城说法,大概老庄孔孟中的哲学,都是老人做的哲学,我们后人讲究少年老成,与此有关。那么,若为真理而发问,乃至质疑,这种个性的彰显,就是不畏权威,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的执着。但是,若一味为问而问,为说而说,彰显个性,便成了张扬个性,是叛逆,是青春荷尔蒙的旺盛...

2016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③:话长话短

2016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欣赏③:话长话短

2016-07-13 15:01

17598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句话倒是惯常听到的,再熟悉不过了,拜高考所赐,又知道了原来还有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说法。初听,甚是蹊跷,有话才能长,无话自然短,怎么反是有话须短,无话却长了呢?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目也够绕口的,话说难道是位钟情哲学的老师出的题目么?哈哈,纯属逗乐!笑过之后,我仔细琢磨这题目,忽有所悟,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看似逻辑混乱,实则是听着新鲜,嚼着有理的一句话啊! 不论其他,暂且说说会议的那些事儿吧!倘若你已入职,一定会有为会议抓狂的时刻。 我时常纳闷,真的有那么多会议要开吗?每个单位,大事小事儿,总是有点事的,所以,开会不可避免,这点我是赞同的。但是,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会才能落实上级的精神才能安排妥单位的工作吗?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据我观察,有的会基本无事,有的会可以压缩。开会的若干时间,真正有效的,实际少得可怜。 倘若领导肯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做下属的是要拍掌欢呼的。因为有...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