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要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最好自成体系

来源:宁波晚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4-18 17:18

  4月10日,“凤凰新闻主笔全国巡回沙龙浙江行”第二站,王路为宁波大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名为《如何通过写作认识自我》的讲座,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1988出生的王路,表情和文章一样少年老成,但是说到趣事,娃娃脸上会显出可爱的笑容。

  人物名片

  王路,青年作家,现任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自称“不愿死在句下,不读十年以内著述”的他,以文笔细腻、观察细致、融人生幽默于小细节和平常故事之中的风格,在凤凰新闻客户端众多主笔中独树一帜。曾写过《那个世界钱不重要》、《微信让人更加孤独》、《红灯须硬闯,马路要横穿》、《绝交要趁早》等文章,出过《练习场》、《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唧唧复唧唧》等书。

  从“草根写作者”到职业写作

  在讲座中,王路强调:写文章一定要考虑是不是对别人有帮助,有帮助才值得开笔。写的过程会比较痛苦,因为我们平常写日记容易,写论文难,写论文逼迫着你要有一些新发现才好。在这种写作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禀赋,慢慢就写到别人写不出的程度了。

  这也是他从“草根写作者”到职业写作的过程。他告诉记者,成为一个作家,禀赋应该是需要的。他小时候是被父亲“逼”着养成写文章的习惯的。念小学的时候,做生意的父亲并不了解他的功课,看他暑假里玩得疯,就要求他每天写一篇作文。刚开始王路写得很开心,因为有一些积累,但是三天以后,忽然发现很难,因为每天小伙伴们玩的内容都差不多,写出来就成了流水账,到了暑假的后半段时间,他只能隔三岔五地写流水账了。

  到了初中,父亲对他没有要求了,他却会自觉地把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想法记录下来,不是日记的形式,也不是老师布置的作文要求,是那种散文和随笔。2006年有了博客,正在上大二的他有了多余的时间,开始在博客上写,一个星期两三篇左右,有感而发的那种。

  他坦言,写日记基本不能提高文笔。写日记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自己明白意思就可以。写文章是自己和读者交流,由于作者和读者的背景不一样,阅历不一样,很容易出现误解和歧义,这就需要琢磨表达的技巧。同时,写日记也有个坏处,就是当你习惯这样的表达方式之后,会将很多心事写在日记里,而不与他人交流,慢慢地会让你和周围的环境疏远。

  “哪怕你把日记体的文章发到网络上,也不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有人愿意关注你的文章、愿意成为你的粉丝,是因为文章打动了他、让他引起共鸣,那一定是有共性的经历和问题。”王路认为,优质写作是作者逐渐认识万事万物,并经由写作,审量自己内心、重新发现自己的过程。

  王路说:“我从2006年到2012年,写了6年,中间完全没有回报。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喜欢写作,就像有的人喜欢听歌,有的人喜欢打麻将一样。对我来说,写作是表达我自己想法的一种渠道。如果你有这个爱好,不管你的文章有没有人看,你都会坚持写下去。时间长了,也许慢慢地机会就会来了。”

  对于众多热爱网络文学的大学生来说,通过网络写文一炮而红是他们的梦想。王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在场的大学生,想通过写作一炮而红是不现实的,“如果你有这种想法,还是不要写了。”

  而对于朋友圈里流传着的各类火爆的自媒体鸡汤文和标题党,王路表示: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的追求。有些人为了赚流量、博眼球,故意写出很火爆的标题,这也可以理解。只是他不提倡这种写法。这样的写法,并不能体现出作者的特色,只是跟风随大流。有追求的作者应该去努力探索自己的文章可以写出哪些别人难以写到的地方,这样才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职业写作就是建筑工程师

  “如果说业余写作是为了刷存在感,那么职业写作就是盖房子,你必须是个好个建筑设计师。”

  如何写出受网民欢迎的文章?这需要提前规划、不断琢磨。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素材和想法,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不好看?王路对此解释道:有想法,也有素材,写出来却不好看,这往往都是大局观和架构能力的问题,就好比一个人,鼻子好看,嘴好看,眼睛也好看,但是搭配到一起就不好看。各种素材和想法在组合到一起的时候,需要考虑总体的效果,看是否与其他部分产生协同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作者就像一个建筑工程师,要懂得从宏观层面上去设计一个作品。

  王路写作很快,但是素材往往要在脑海里酝酿好几天才下笔,然后修改的时间是写作的好几倍。《我始终不信努力奋斗的意义》是王路第一篇在网络上走红的文章,2012年在人人网上发表后,不仅粉丝大涨,好几个多年没有联系的朋友也找到了他。“当时自己都觉得,写出火爆的文章原来这么容易。”他笑着说。但是没想到后面两三篇反响平平,着实让他郁闷了一下。后来他发现,以每周发表两三篇文章的频率,平均下来,10篇中只能有两三篇会引起网友大量的关注。

  王路很有体会地说,如果一个写作者总是盯着“100000+”,总以“墙裂(强烈)推荐”作为自己的目标,他就完蛋了。人是应当有一些追求的,要往远一点的地方看。“我的写作,修辞方面得自天分的地方几乎没有,我的文采不行。但文采对于文章来讲,没有那么重要,态度和想法会更加重要一点。我写了好几年,在行文方面慢慢摸索出来一些对自己适用的规律,这些规律就会让我的文章逐渐打上我的烙印。有人讽刺我说这家伙原来不是姓文,因为我发豆瓣时总是注明‘文/王路’,为什么注明?因为不注明文章就被抄袭了,被别人盗了名字用上去。这种事到现在还偶有发生,更不要说从前没有大平台的时候,这是互联网写作常见的遭遇。不过,通过不断地打磨,我自己能觉察出文章开始逐渐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文章应该像他的脸一样易于辨识,就是捂上名字人家也能看出是你写的。我一直在朝这个方向走。”

  而对于朋友圈里流传着的各类火爆的自媒体鸡汤文和标题党,王路表示: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的追求。有些人为了赚流量、博眼球,故意写出很火爆的标题,这也可以理解。只是他不提倡这种写法。这样的写法,并不能体现出作者的特色,只是跟风随大流。有追求的作者应该去努力探索自己的文章可以写出哪些别人难以写到的地方,这样才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成为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学经济的王路2011年硕士毕业后并没有从事经济专业,他戏称:“智商是硬伤啊。读书的时候,发现好多同学智商比我高,我做经济学研究没有天分。文艺方面,对智商要求不高,敏感、有悟性即可。而且,两头不可兼得嘛。”

  他先在一个广播电台做了三年行政工作,觉得枯燥,准备辞职。在网上投简历时,一位朋友建议他投互联网行业。“我第一次从她口里听说了拉勾网,就上去搜职位,每天投十份简历。后来,看见凤凰新闻客户端招要闻编辑,就投了一份简历,第一时间就收到短信,邀请我周一到望京面谈。”

  因为有好几万的粉丝量,王路顺利地被聘用了。2014年8月,王路和唐驳虎、刘三解、龙舟等人成了凤凰新闻客户端第一批主笔。

  凤凰新闻客户端这个平台很大,成了“网红”的王路自称还是会有压力,但是写作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去年开始,凤凰新闻客户端各大主笔轮流在线下与网友面对面交流。王路也已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十多个城市的高校开办了20余场沙龙活动。他说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没见到我之前,常有人以为我是‘70后’。一次到一个高校去做讲座,接待的老师比较年长,说没想到我还那么小,那就不叫你老师了,他大概觉得我跟他儿子差不多的年龄,叫不出口,然后热情地建议我去考他们学校的研究生。其实我早就研究生毕业了。”王路笑着说。

  年轻的王路爱读宋明理学,他敬服朱熹,喜欢邵雍和程明道。朱熹辟佛,韩愈也辟佛,王路喜欢他们的同时,却对佛教很亲近,他读《五灯会元》、《碧岩录》和《法相唯识学》。“不过,我思想的依归还是孔子”,王路补充道。文学家里边,他比较喜欢陶渊明、杜甫、苏轼、曹雪芹、张爱玲、沈从文。在知乎网上,他答题的领域是“文学、哲学、诗词、佛教、国学、王阳明”。王路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兴趣深挖下去,慢慢就能形成自己的专长。

  也因此,王路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但同时又有思想的深度,值得回味。比如《天人杜甫》、《桃花岛和黄药师的政治隐喻》这种杂文,以及像《孙悟空、武松,和村上春树》、《秋天来了,你离开家乡多久了》这种散文,哪怕没有注明“文/王路”,还是能让人感觉出来这是他的作品。

  在王路看来,形成个人风格需要两点,一是自己的作品明显地与别人区别开;二是某一风格类型的作品要有足够的体量,形成一个系列。王路坦言,自己目前尚未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还没有足够体量的作品,形成一个系列。他还会继续努力。

  陈晓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宁波晚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2016第14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奖名单揭晓【榜单照登】

2016第14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奖名单揭晓【榜单照登】

2016-04-19 14:16

12639

欧阳江河荣膺“年度杰出作家”。路内、宇向、唐晓渡、赵柏田、蔡东分别斩获“年度小说家”“年度诗人”“年度文学批评家”“年度散文家”“年度最具潜力新人”五大奖项。纳兰内拉、叶非夜、定离、吱吱、圣者晨雷、若菀六名作者共同摘得“年度网络作家”桂冠。...

写作让人长寿:活到老,写到老

写作让人长寿:活到老,写到老

2016-04-20 09:24

12241

写作是晚年养生良方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李建明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博士 林 嵩 如何安享晚年、养护身心,每位老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近日,美国一项新研究提示老年人,平时写写东西,既能笔耕养性,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又能提升大脑的功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写作,甜蜜的晚年事业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帕姆缪勒博士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丹尼尔奥鹏西默博士通过一项联合研究发现,做笔记可提高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而《城市的故事》一书的作者、英国作家约翰里德也曾说过,写作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晰地思考,增强学习能力,还能缓解负面情绪。 83岁的刘成贵是北京一家纺织厂的老工人。他将自己的晚年生活概括为八个字:退而不休,休而不闲。做到这一点,靠的正是写作这一爱好。刘老文化程度不高,曾经连自我介绍都写不好。后来他励志自学,文化水平有了提高,并养成了写作的爱好。刘老退休后,进入...

爱读书的孩子写作不会差

爱读书的孩子写作不会差

2016-04-20 09:33

10929

李禹东,1988年生人,从读小学时开始舞文弄墨,读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目前有长篇侦探小说《夜案》、悬疑长篇小说《罨》、杂文集《狂若处子》、散文集《带刺的莎士比亚梦》和小说《人间犬吠》《失焦》等作品问世。 小荷初露 与别的孩子喜欢玩具、零食不同,李禹东对于写作的热爱从读小学时就开始了。 我那时最喜欢《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被那些曲折的探案情节和探案者的智慧所吸引。不论是课间时间,还是睡觉前的片刻,抑或是每天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李禹东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阅读古今中外的侦探文学作品,比如《狄仁杰办案》《杜平探案全集》等作品。 不仅是喜欢阅读,李禹东还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在稿纸上写一些侦探题材的故事。最初是单个的小故事,同学们成为了我的第一批读者。李禹东颇为自豪地说,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他已经是同学们中小有名气的小作家,颇受敬重。 除了为同学们编写情节曲折的侦探故事,李禹东还有另外一项职责,那就是帮助...

    本周专题